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佛山栅下村与老姓 已阅:1150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佛山地方,在上古代,原是「南海」大海中的一个小孤岛,四周环水。约在秦、汉时,由于年深日久,泥沙冲积,形成陆地,距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初时佛山地方「南部」首先成陆,(现普君区棚下、东头、锦澜一带)。以后「南」、「中」两部的村尾、山紫、祖庙、普君(圩)、弼头、竹栏、石角(阁)等地方,先后相继成陆地,而「北部」仍是「汾江河」水域。当时耸起地方上的「塔坡岗」、「三穴岗」、「石云山」、是中、南部的分水岭。

佛山河宕遗址,位于佛山市澜石镇河宕乡河南村旁的旧墟,是一处海拔高度约15米的土墩型贝丘遗址,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1977年冬至1978年夏,由广东省博物馆和佛山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杨式挺任领队)进行抢救性发。河宕遗址出土了一大批各类文化遗物,计有石器400多件(其中砺石200余件);兽骨象牙器,玉石器60多件;陶纺轮113件;墓葬77座;出土有3500多块陆栖动物和水生动物的遗骸。这是20世纪80年代继曲江石峡遗址的重大发现之后,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晚期末段(距今约4300—3500年前)最重要的一处考古发现,反映佛山的文化渊远流长。

但是佛山到了汉代末,才有人到此居住。最先是「鸡(越族)、田、布、老」四姓,由水上乘舟而至,在南部登陆,定居落籍,在此开荒,种植,以渔、农业维生,被称为土著。若干年后才有「冼、梁、陈、李、霍、黄、区、岑、罗、何、冯」等姓,相继由外地先后迁来居住。以后各姓子孙繁衍,择地建村聚族而居,至隋代前,共建有十五个村。村名栅下、东头、石角、山紫、上村(水便)、下村(村尾)、孤村、六村(共六条村庄),在弼头、六村社一带地方、澳口、XX(村名地址已失传)。初时十五村各自为主,后来为了团结,合并为大村,总名「佛山村」,公推栅下村为首。直至隋初并为季华乡。栅下村位于如今的大唐涌工业区栅下村。

但是老姓的祖先是否在汉代便来到佛山,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chinesemahan (2011/2/4 13:22:19)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1,023.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