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收藏有<桑园围全图>碑刻 已阅:1177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明朝广东经营式鱼塘大多是围田区内的「基塘」,这是珠江三角洲人在围垦沙田时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土地经营方式--将低洼地深挖为塘,泥土覆于四周成基,塘中蓄水养鱼。基上栽种果木,就叫「果基鱼塘」;栽种甘蔗,叫「蔗基鱼塘」;栽上桑树,又成传统的「桑基鱼塘」。基堤围上还可以种植席草蒲葵,有草有树,基围就变得更为结实,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减轻水患,一举多得。基塘中除了养鱼,还有传统的「葑田」,以培种蔬菜。

清雍正《广东通志》记载,1387年,广东全省耕地面积为23 734 000亩;到1600年,发展为33 417 000亩,200余年间田地增加了41.3%。

有关桑园的资料,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收藏有<桑园围全图>碑刻一块,该碑刻原嵌在南海区西樵镇海舟村河神庙内,毁庙时曾被移作铺路石,故表面曾粘满石灰砂,也受到了一定的磨损。该碑为墨料石质,作长方形,高1.42米,宽0.83米,厚0.07米,右边缘及右下角有轻微残缺,中部的图纹略磨损,部分文字残缺不清。

为了探讨生物科学和传统农业的发展历史与变迁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古为今用,更好地促进两个研究群体的学术交流,2003年11月18~20日,「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隆重召开。学者吴振宇在会上宣读论文《试析<桑园围全图>碑刻》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博物馆收藏的《桑园围全图》碑刻进行了释读。他并结合相关史料对其作者、桑园围范围、指南分率尺及碑文中提及的修筑基围等史实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考证。尹玲玲《论明代广东地区的渔业分布》分别从河泊所的设置分布、渔业课税征缴额的多少分布及渔户户数和相应的渔民人口数量等诸多方面论述了明代广东地区的渔业分布,认为明代广东渔业的衰落跟渔业税不合理有关。

南海区博物馆 成立于1981年6月,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西樵山蟠龙洞内,现有工作人员40人,在编人员13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8人,大专、中专14人,获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8人,内设办公室、宣教部、陈列部、文物保护部、保管部、保卫部、经营部。是一座融秀丽的自然景观与典雅的仿古建筑为一体的园林式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大小展厅七个,目前馆内基本陈列有:《馆藏陶瓷精品展览》、《西樵山出土石器标本展览》、《南海历史建筑展览》、《陈根竹刻艺术品第一陈列室》等。现有馆藏文物共2100余件,其中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658件。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蟠龙洞内
    馆长:张杰龙 副馆长:罗惠珍、袁进
    邮编:528211 电话:81221100 传真:81221122 区号:86—0757
    电子邮箱:nhmuseum@21cn.com
    开放时间:上午8:30——下午4:30 门票:2元

另一幅《桑园围全图》(即当时泌冲乡地图)是著名科学先驱、南海黄岐人邹伯奇利用科技手段测绘地图,现由广州博物馆收藏。该馆还收藏有邹伯奇另一地图碑刻《汛冈洲地图》。两幅作品乍看上去,仿佛是在空中俯瞰大沥,地图中不同界限分明,而且有高地层次感,有点航拍图的真实感。


作者:chinesemahan (2011/3/2 17:40:43)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4,851.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