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开封府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楼堂殿宇五十余栋。中央官署大多分布在宣德门至州桥段御街的西侧,即里城的西南部。官员宅舍主要集中于里城东部、东北部和外城龙津桥南等地。 北宋开封府的英武楼游艺文化区。当年,这里是一个小校场,也是宋朝科举武举考试的考场。这里从南到北,分布着马厩、英武楼、军械库、习射场、府酒坊、府醋坊、演武场、东长廊、北照壁等景物。 北宋开封府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文化区,府司西狱文化区。北宋开封府掌管京城及属县的治安司法狱讼事务,同时还经常受理涉及官员的各种案件,因而开封府设有五所牢狱,以关押犯人和证人,其中一所设在开封府衙署内西南角,由司录司直接管理,俗称「府司西狱」。当时这里叫牢狱而不是叫监狱,只是临时关押犯罪嫌疑人人和证人以便提审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拘留所。 普通民居主要集中于里城东北部、南部,外城东北部的新封丘门大街两侧、南部和西南部。 商业区主要位于里城东部、东北部、东南部、南部和外城的东部、西部。开封城的商业区域主要为潘楼附近、州桥至龙津桥段御街、马行街等地,位于宫城以南、以东和东南,显然不是面朝后市。而且宫城以南和西南方向的许多中央官署和以东、以南的许多官员宅舍与各类店铺交错分布。从空间上来看,宋代商业街成批涌现,如在开封忭河两岸,皇城东华门外,一度从宣德门向南到朱雀门的御街两旁都准许行人进行买卖;南宋的临安,有3个商业区位于御街上。不仅临安城内如此,就是城外郊区也极其繁华,出现了15个商业繁荣、居民集中的镇市。 刘长春介绍,目前古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纵横交织,除大街外,还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其中,云集着40多个书店、100多家文化商店的书店街。这些历史街区极大地带动了园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宗教区主要分布于里城南部,外城东南部和城外西郊。码头区位于城外东南,外城东部和东北部。园林区分布于城外四郊。现时,开封府的西北角有一个道观。 现时开封尚存宋代的铁塔,原名开宝寺塔,是开封的地标。该塔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900年历史,本塔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塔高55.88米,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砖面饰以栩栩如生的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铁塔建成九百多年,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仍巍然屹立,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该塔因水淹开封数次,铁塔基座已经埋于地下。而位于开封市区东南部还有一座繁塔,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74年),于淳化元年(公元990年)竣工,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开封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这些是少数当年见证着老氏祖先出走南迁至广东西樵的旧物。 相国寺也是著名的名胜,在历史名著中经常出现的,鲁智深倒拔杨柳,当时的热闹劲。我想肯定是大树参天,云烟缭绕,古庙耸立,神圣威严之地。 而开封的曲艺,有悠久的历史。宋代的曲艺集中地在开封,是中国曲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宋代开封的曲艺集中地不在大相国寺,而是集中在叫瓦子的那种地方。瓦子又叫瓦市、瓦舍和瓦肆等,是开封市民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瓦子里面有一家家演出曲艺的地方叫勾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宋代开封瓦肆中曲艺的繁荣盛况。 如今,物是人非。为了重现北宋开封的景貌,内地投资庞大兴建「宋代古都开封府」工程,在开封市风景秀丽的包公湖畔动工,预计两年后,这座宋代官衙将重现于世人眼前。重建的开封府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公尺。开封府建在包公湖北岸,与大相国寺、包公祠、延庆观、开封博物馆等共同组成包公湖风景区,进一步凸显以包公文化为特点的宋都特色。据了解,工程投资6000多万元人民币,兴建工期两年。待工程完成后,老氏后人可以有机会感受昔日祖先南迁前开封时的旧貌。 河山变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变幻才是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