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九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破排角遗址 已阅:1401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破排角位于南海区九江镇沙口社区文昌路下东村口则,是(南)宋代遗址,面积约100平方米。

据《九江儒林乡志》记载,九江在宋朝时候才渐有田庐,风气未昌。到了元代,仍是荆榛遍地。明代江山270年间,这里人丁不断繁衍生息,才蔚然成为桑树成林、鱼塘错落的经济作物区。

破排角有宋代关氏“南雄处士”古墓一座,新建凉亭,竖有破排角石碑,碑上刻有破排角来历,古墓后边种有木棉树一棵,周边植有常青松柏树。该遗址是宋咸淳十年(1274),关贞、关俊兄弟携父母骨殖从南雄珠玑巷南迁时,乘竹筏顺浈江、北江转入西江下行至九江大洋湾,筏破登岸。在九江相地而居,破排角因此而得名。

1996年,经过考古清理发掘,破排角遗址出土一对骨缸,属宋末元初陶器。与《九江关树德堂家谱》记载:「初祖南雄公,配室梁氏,合葬本乡大洋桴排骨蒲鱼山,又名鱼虾出海。始祖贞,号赤岗,宋咸淳间偕弟俊由南雄珠玑巷移居于广州府南海县九江乡」史实相符。

南海九江關樹德堂家譜中的一段話,說明了九江關氏的先祖其中確有來自南雄的。《家譜》雲:『漢壽亭候(的後代),宋咸淳元年,自解縣居保昌郡珠璣裏閱七年。始祖諱貞,偕弟俊,奉南雄骸骨再徙南海九江鄉。曆宋而元而明而國朝(清),傳已二十有六,丁衆凡於五千。』(《關兆熙家譜序》)又錄『我祖名貞,徙自南雄,謂避姬難,說亦難通。胡姬雖有,懷王則無。況稽宋史,年號不符。伯仲偕行,友于已見。骸骨不離,孝無常變。』這段家譜記載了關貞俊兩兄弟攜父母骨殖舉家乘筏南來,經湞江、北江而入西江,到了九江大洋灣(即今之沙口破排角)。當時西江浩瀚無際,舟楫經常遭風浪擊沉。關氏兄弟所乘的排筏至此破散,不得已登岸,將父母的骨殖葬於登陸岸處,並有碑刻有記。黎誌和關氏家譜所載內容相同,而家譜則具體記述九江關樹德堂的始祖,來自南雄,自宋至清已繁衍人丁五千。破排角在今之九江沙口儒林二中校門不遠處,現在的西江岸邊距此處約數百米。七百年間,沙泥淤積,昔日的江岸已成了今天的陸地,建成市集了。

九江有句民諺:『九江丁共宋,有剩南雄種。』意思是說,九江人的先民除了丁、宋二姓者外,其餘的都自南雄遷徙而來。又據黎春曦《九江鄉誌》記載:『破牌(排)角在大洋灣。我廣州各家族譜,始祖多來自南雄珠璣巷。相傳宋咸淳間,有胡姬逃死珠璣,鄉人慮禍,相率結牌筏挈家順流而下,至九江大洋灣,牌爲水漂壞,因登岸散處,其地以此得名。胡姬事涉不經。或考《綱目》(即《通鑒綱目》)咸淳六年,徙保昌(南雄)民實廣,則北江水漫乘桴而來,事信有之。』

據九江的民諺及《九江朱氏家譜》、《珠璣村三十三姓九十七人流徙銘》等記載,則朱氏、李氏、陳氏等姓的先民都有從南雄珠璣巷遷徙而來。老氏祖先從珠磯巷南下時,也可能是在九江破排角上岸的。

1997年春季,九江鎮政府在當年的破排角豎立了石碑,簡單記述了關貞、關俊兄弟奉父母之命骨殖與多姓鄰人相率結排從南雄順流而下,至此筏破登岸 ,散居爲村的事實。

網上有流傳一張照片,顯示破排角雜草叢生,石碑無清楚看見。


作者:chinesemahan (2011/3/27 14:03:2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914.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