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未知老氏祖先曾否在佛山祖庙祈求问福? 已阅:1012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佛山距广州仅17公里,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又称「禅城」。佛山祖庙可说是佛山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

祖庙在市区祖庙路21号。又名北帝庙、灵应祠,属道教神庙。佛山祖庙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沿南北纵轴线排列,由南至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和庆真楼,是一处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的三进院落,规模宏大,制作精美,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祖庙最南端的万福台是一座专供娱神演出用的大戏台,始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
至今,见证了广府大戏——粤剧发源地佛山三、四百年孕育无数名家的辉煌历程,保存了活生生的岭南戏曲氛围,焕发着粤剧朝宗和粤剧审戏台的影响力。以陶、砖、木、石、灰雕固化在祖庙内外的戏曲人物故事、角色、服饰、招式、造型,为粤剧寻根留下大量物证。

祖庙的建筑结构既有民族风格又别具岭南特色,主体建筑的檐柱和地面多用石材,斗拱梁架多式多样,以正殿最为典型,梁架举折平缓,前檐斗拱采用真昂结构,保留着已少见的宋代特点;建于明代的四柱三间三楼式灵应牌坊,是广东现存最雄伟壮观的木石混合结构牌坊,其十二柱构筑形式国内罕见;建于清初的万福台,则是省内仅存的数个古戏台之一。这些具有较高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典型代表,是研究岭南建筑史不可多得的优秀遗例。

祖庙以其独特的岭南古建风貌和所存的冶铸、漆朴、箔金、雕刻,反映了明清至民国本地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融古代佛山经济、文化、宗教、民间艺术于一炉,展现着工商、科举、民俗、粤剧、武术五大文化主题,凝结成古代佛山的缩影。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据记载,过去527年间,祖庙共有20余次修缮记录,最近一次大规模修缮距今已有100多年。1958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佛山市博物馆管理。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为佛山祖庙北帝神诞,在诞期不仅要建醮贺诞,而且还举办各种祀神庆典活动。佛山祖庙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它的起源与北帝崇拜和佛山祖庙的修建密切相关。 北帝,又名玄武、真武、玄天上帝、黑帝等,在珠江三角洲民间则多习称为北帝。作为北帝崇拜的载体,佛山祖庙从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5)建立以来,以其「历岁久远」,成为佛山「诸庙之首」,很早就形成了乡耆、士绅来祖庙议事的「庙议」规矩, 使祖庙成为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著名庙宇,华南著名的民间信仰中心之一。

老氏祖先南下定居西樵山时,可能也曾经过修筑好不久的佛山祖庙,是否也曾入庙内向北帝爷许愿,则不得而知。


作者:chinesemahan (2011/3/27 21:33:43)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668.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