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位于广州荔湾湖畔的龙津西路逢源沙地一巷36号,是一座气势宏伟的西式五层豪华大宅,这曾经是民国初期名人陈廉伯的公馆。 陈廉伯(1884-1945),字朴庵,又名作漕,广东南海西樵简村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制造有名的「商团事件」发动者。 祖父陈启沅(1834-1903),南洋归侨,于1873年在家乡创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族资本家。 父亲陈蒲轩,是丝业富商,有四个儿子,廉伯、廉仲、汝恭(一辈子在南海西樵教书)、蒲生(受大哥陈廉伯委派到广西开发、经营金矿,后到香港经营美孚、蚬壳石油等生意)。 陈廉伯为长子,但从小过继给同宗二伯婆。陈廉伯幼入私塾读书,12岁时,秉承祖父之命跟外国人学英语,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并入英籍。16岁时,他到广州沙面英国汇丰银行广州分行工作,为人机灵聪明,精通英语,受到重用,后升为买办。与此同时,他还兼本家丝庄的司理。1910年业务迅速发展,昌栈丝庄资金已达30万元,1905年起,陈以广州昌栈丝庄司理身份,相继加入广东商会、广州商务总会,成为当地商会中的活跃人物。1908年,他与南洋巨商张弼士等,发起创办广东保险公司,担任公司协理。与此同时,他扩大昌栈丝庄的生丝收购,联络广州几家大丝商统一购销,垄断当地的生丝买卖。次年,因广州银号发生金融危机,银根奇紧,他利用汇丰银行贷款从中渔利,还大做炒卖银砖的投机生意;之后又依靠汇丰银行,私铸银币,操纵金银市场。除丝业外,他还经营航业、矿业、纸业,以及茶业、桐油、猪、烟草、竹品、草席等土特产品,在十年左右获利达数百万,成为广州的出口巨商。清末,陈廉伯已是一个买办巨商,拥有十家银行和无数当铺,在十多个国家拥有贵重资产,拥有20座住宅,是世界上最有势力的华人金融家之一;他的私人王国扩展到太平洋沿岸、欧洲和美国的广东人社会,他还是华南帮会分子中的一位头面人物,曾被袁世凯授予二等嘉禾勋章。1915年,陈廉伯任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广东出口协会总理、广东总商会会长,后任广东丝绢公会、矿业公会、输出业协会等会长。1917年到1920年旧桂系统治广东时期,他与省长朱庆澜、两广巡阅使兼督军陆荣廷、海军上将萨镇冰等来往,同时,他多方捐资医院、慈善会和赈济会,被推举为广东粮食济会总理和方便医院、博济医院董事,还在家乡创办义学、女子职业学校,提高个人声望。 商团的发展,有人认为是辛亥革命以来广东历次政府都是采取支持或默许的态度。1919年7月,当广东桂纟政权统治发生危机时,广州商团决定「循旧例」武装巡逻。1923年4月,粤省商团总公所就近日社会治安恶劣,向当局要求商团军昼夜上街巡逻,并佩带「粤商团军」标志,省长徐绍桢当即予以批准。同月,由于水路治安恶化,大元帅府颁布「筹办全省船民自治联防章程」,鼓励航运商人筹建商团。次年5月,广东内河航商商团成立。1924年1月14日,孙中山出席广州商团和警察联欢会。 陈廉伯长期活跃于广州商界,时值军阀混战时期,社会治安差,使陈早有武装商团的想法。1912年广州商团组成后,他担任团长,并任广州粤商公安维持会(商团公所)理财课主任,支垫商团经费,借款购置枪械;1917年任粤商公安维持会代理评议长,进一步武装商团。1919年8月,正式当上广东省商团军总团长,掌握商团实权。这支商团的武装组织,独立于广东各派系的军阀之外,不受军阀的指挥,并且购买了海外的进口军火装备来武器自已,陈廉伯就是这支联防部队的总指挥。 1923年初,佛山商团(该团成立于1912年) 由一年前的300多人扩充至1600多人,组成12个分团分驻市内各处。香山县商会也于此时建立了有14个分团、一个总团的香城商团。同年11月,广州市郊沙河成立商团。1924年,广州商团总人数已扩大到1.3万人。2月,粤省商团公所召开委员会议,决定将广州商团重新编成10个分团,共有团员8000人(其中4000人为后备),全省共有5万人。随后,在商团的年度选举中,广州总商会会长、香港汇丰银行广州分行买办陈廉伯当选为团长。 「商团事件」肇事者陈廉伯,是汇丰银行的买办,受到几位反对国民党的英国人游说,向外国购买军火,组织军队 企图颠覆广东革命政府,这是一宗有政府幕后支持的「政变」,不仅是走私军火般简单。 (陈伯廉与「商团事件」系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