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哈佛」号自离开科伦坡后沿途未再做停留,而是绕开海峡殖民地和香港,直接驶抵广州。8月10日,「哈佛」号开进了广州白鹅潭。这一结果才使得英国政府试图在途中拦截这批军火的努力落了空。事前,孙中山从英国领事方面(孙中山与其私交甚好)得知,陈廉伯还将运第二批、第三批枪械到来,专用于反对广州政府,于是严命许崇智密查,令蒋介石截获陈廉伯私运的枪械。,当军火船一到广州,国父孙中山先生命蒋介石采取行动,蒋介石登「江固」舰,在珠江的长洲、沙角及白鹅潭巡弋,于8月10日晨在白鹅潭附近,截住「哈佛」号,将舰上的军械,扣留于黄埔军校。 当商团欲凭大元帅府军政部于8月4日颁发的、有效期为3个月的枪械进口许可证向海关领取这批武器时,被粤海关税务司告知,非有大元帅府的命令不得提取。初时,大元帅府指这批枪械的进口许可证在时间上不合常理(武器在两月前订购,许可证在武器到岸前6天才申领),疑为私运武器,宣布吊销这一进口许可证。时任广州政府海关监督的傅秉常说:此帮枪械已由粤省商团团长陈廉伯「正式办妥报关手续,获得许可」。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调查,大元帅府秘书处公开承认这批武器确为商团所购,并非私运,只是申领许可证时在时间程序上出错。 走私军火事件败露后,汇丰银行仍在努力为商团讨回军火,广州分行经理德寇西不惜亲自出面代表陈廉伯请求英驻广州领事翟比南的援助,但遭到拒绝。 8月12日,商团1000多人列队到大本营请愿,要求政府将枪械交还,甚而提出「械存与存,械亡与亡」的口号进行威胁。 当广东的国民政府准备平定叛变的商团时,英舰9艘云集白鹅潭,并下最后通谍:「如遇中国当道有向城市开火时,英国海军即以全力对抗之。」 8月15日,广州商团军代表再到孙中山的广州大元帅府请愿,要求发还被扣留的军火武器。被拒绝后,广州商团会组织广州商人大规模罢市,并以「中华民国政治定国军」名义,通电全省各县商团罢市。 8月18日,商团代表在南海县长李宝祥的引领下,前往大元帅府面见大本营总参议胡汉民。胡指出商团此次在购械时手续上有不合之处,他提出补救办法是,每枝枪另向政府缴交60元,由政府重新核发手续。这批武器中有步枪、驳壳手枪及大、小手枪共9641枝,以每枝60元计,共57.8万余元,这对当时处于财政极度困难中的广东政府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此外,还未包括一批机关枪和1000余箱子弹的处置。但当孙中山下令扣留商团的这批进口枪械、吊销军政部所发的许可证时,粤军一批高级将领如许崇智、魏邦平、李福林、梁鸿楷等均表示不满,主张以妥协方法解决问题。 8月19日,大本营秘书林直勉等3人前往粤省商团公所,代表孙中山宣布政府解决「扣械事件」办法,其中就包括了胡汉民的提议。林直勉等人还对商团中人称:「政府正在财政支绌,诸君爱国爱乡,当不吝此区区」。对于政府的要求,商团认为难以接受。各地商团代表在佛山商团团长陈恭受的召集下,在佛山召开秘密会议,议决发动省城及各属商人罢市,以作「消极的抗拒」。 8月22日,佛山开始罢市。 8月25日,广州及附近县镇全面罢 8月28日,各国驻广州领事团向广州政府提出口头警告与抗议,要求广州政府对外国侨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负责。而英国似乎走得更远。同日,英国海军派出军舰齐集白鹅潭示威恫吓,并将炮口指向中国炮舰。 8月29日,在范、廖的主持下,与商团订立含有陈廉伯悔过、宣誓效忠政府、当局7天内发还枪械、商团向政府报效50万元;商团改组后归省长节制、商店复业后军队回防及商团联防改组等6顶内容的协议。同日,孙中山对这一调解协议基本表示认可。协议签定后,商人陆续复市。这样事态再次有向缓和方向发展的迹象。 (陈伯廉与「商团事件」系列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