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普济桥头的商团军更是一见黄埔学生军开到,早如惊弓之鸟。西关,这是商团在广州全市防守最严密的地区,是陈廉伯“广东省商团联防总部”所在地,沿街设有一道道的铁栏和木栅匣子,并用麻袋筑成数十个射击掩体,构成街坊式堡垒防御工程。数以千计的商团军,正是凭借着这些街坊堡垒顽抗。因为西关的独特地形,使得学生军进展缓慢,看着不断有同学负伤,作为前线总指挥的何应钦心急如焚。这时,站在何应钦身后的关麟征看了看天空,又看了看自己旁边一家卖煤油的铺子,灵机一动,对何应钦说道:「总指挥,天已经没下雨了,我建议用火攻,用火烧***。」说完用手指了指自己身旁卖煤油的铺子。 广东全省20万商团、民团在政府军队和工农群众的夹攻下,经过几小时激战,压制了商团的武力。 商团领袖的陈伯廉直到12日上午才在广州市郊好不容易拼凑起1000来人,正当他准备支援市区的部下时就听见商团在市区被学生军打的落花流水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商团发动武装暴乱,经过3日的焚抢屠杀,造成千余军民之死亡、焚毁住宅千余、数千万港币之损失。连带中国著名的武馆宝芝林医馆也遭无冈之殃,被大火焚烧,片瓦不存。年届近80的黄飞鸿遭此沉重打击,忧郁成病,数月后便与世长辞。 1024年10月15日,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黄埔军校学生,以及桂、湘、豫、粤各军,分5路包围西关,经数小时激战,商团纷纷缴械。陈廉伯、陈恭受逃往香港。 10月17日,广州全市商店一律开业。 至10月20日,广州、佛山、东莞、顺德、江门、清远等地商团陆续被缴械、遣散,以「扣械事件」引发的「商团事变」最后终于以武力平定收场。事后,据英国殖民地香港内最大的中文报纸《华字日报》报导:在这次大规模反击的过程中,有部分部队使用约300箱煤油引发大火,焚毁广州西关商铺及烧死广州商团支持者,广州西关商业区受到严重损坏。有资料称这次事变中的财产损失接近5000万港元,平民死伤约2000人。孙中山的广州国民政府向未有遭受损毁的广州商户收取保护费,对参与广州商团的商户收缴枪械并罚200元,否则「任兵焚劫拿人,政府不负责任」。 孙中山先生并下令收回海关。10月17日。孙中山先生任命罗桂芳为广东海关监督,令其接收粤关。罗桂芳受命后,即率军准备接收沙面的海关。只是因为北京形势突变,孙中山急于北上,此次收回海关的行动才未能完成。 这事要从1916年下半年起说起,中国的海关税收在偿付外债与赔 款之外开始出现结余。到1920年,关余数已达2235万两。从1917年开始,由在华列强驻华公使组成的公使团授权总税务司开始陆续向北京政府支付关余,这一举动引起了孙中山同年在广州建立的护法军政府的异议。1918年年中,护法军政府首度向公使团提出要求分摊关余。1921年1月,南方政府向公使团再提拨付关余的请求。遭在华列强的一口回绝。 1923年,大本营外交部长伍朝枢向列强驻广州领事团领袖领事、英国驻广州总领事杰 弥逊发出照会,正式提出要求摊分关余。同年11月20日,杰弥逊向北京的麻克类发出警告:孙中山(先生)已经表示,如果因关余最终导致与列强开战,即便被英国打败也愿意,但是英国也须承担扼杀中国民主的责任。 (陈伯廉与「商团事件」系列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