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卢龙云,字少从,九江、沙头人。 本身是九江沙头人的卢龙云则族人的来源颇为关心。据《南海县续志》载,卢龙云《卢氏大宗祠碑记》。按:龙云所撰碑记,末书万历三十年。碑在南海沙头堡沙涌乡,由万历上溯三百载。则宋末矣。 卢龙云初任马平知县,继任河北邯郸、福建长乐知县。历官南京大理寺副、户部员外郎、贵州参议。 卢龙云居官能裁减浮冗田赋,获免2000余石。 卢龙云在长乐任内,岁值洪潦,龙云首开陈唐港通海水沟3000余丈,疏导滨湖岩湖等72洋总流。卢龙云还留下游九仙洞二绝: 「闻道鲤湖胜,仙都自彼开。似怜幽绝处,亦向此中来。」 「浮生真是梦,但未与仙同。若遇求仙者,凭将觉路通。」 邯郸留下「邯郸学步」的典故。邯郸出了一个义人程婴(?—约前583)春秋时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相传他是古少梁邑(今陕西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灭其族,朔客公孙杵臼与之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这即「赵氏孤儿」典史之由来。据《史记》载:「程婴死,赵武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赵氏立程婴等「三忠祠」早已有之,赵都何时始祠难考。旧志载,明万历十九年县令卢龙云于丛台下建三忠祠。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之一,是苗族聚居的省份之一。苗族(苗语:thiab Hmongb/Hmub ghad nes/ghob Xongb/ab Hmaob;越南文:Mèo;泰语:แม้ว / ม้ง),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主要聚居于中国华南及东南亚。中国苗族世居地分布于湘鄂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区及其毗邻的黔东南的苗岭、月亮山,黔南的大、小麻山,广西的大苗山,滇黔川渝乌蒙山等。省份分布包括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以及海南8个省区。中国有苗族8,945,538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总人口的0.72%,为中国第五大民族。在越南名为赫蒙族,人口78万7604人,列第8位。 在明代以前,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化外之区」,生产基本上停留在「刀耕火种」,明代是贵州在历史上真正第一次开发的时期。大量外来人口迁入贵州,使到卢龙云任贵州参议时,明显出现因地方开发而引起民族间的冲突问题。苗民反抗,导致苗众攻城杀官,龙云往来溪峒间,恩威并施,终使苗众慑服,辛劳有功,受到白金文绮的赏赐。尽瘁成疾,终至不起。龙云赋性沉实,虽遇挫折,不怒形于色。从现民族关系的角度来说,可以卢龙云对民族工作有一套出色的策略,是一位对民族工作特别是苗民有功的官员,值得后世的嘉许。 南海沙头是盛产忠良之乡,卢龙云是忠心爱国的的其中一位官员,生平留下一首五律「过回车巷」: 国事艰危日,君心属望初。抗秦堪奋剑,全赵且回车。 虎斗谁争长,鹰扬计未疏。列候多策士,谁更似相如?! 从诗中可以反映诗人的人格。 卢龙云生平好学不倦,着有《四留堂稿》30卷、《尚论全编》100余卷、《易经补义》和《读诗类要》等。《全明词》收18位广东词人,其中除6人似应归入清词序列外,其余12人应属明朝人,卢龙云名其其中,其词七阕附其《四留堂稿》卷十七。 卢龙云事迹详见道光《南海县志》卷三十七、阮元《广东通志》卷二八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