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保护文物无力一例: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官张荫恒佛山故居被拆 已阅:2315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现时南海归佛山管辖,而在佛山禅城区莲花路沙塘坊13号,数据记载,这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官张荫桓的故居。但为了修建如今的莲花市场,张荫桓的故居已被拆除,连同张氏子孙居住的「张家巷」也荡然无存。

张氏故居十分豪华,史书也明记载。当年,张荫桓大兴土木,不惜耗资巨万建此宅第。其建筑规模相当体面,整齐美观,不仅右侧有小巷纵贯首尾,而且在左右两旁还配置二厅、厨房、储物房以及佣人杂役居室等。主体建筑头进门房、二进大厅、三进内厅和四五六进住宅从西向东排列,为六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各建筑均硬山顶配锅耳式封火山墙,三开间通面宽10米,总面积约610平方米。头进门房原于居中置大型木雕屏风,以示其门第之高贵。张荫桓在佛山家中藏有精工别致的“梅、兰、竹、菊”铁画挂屏,因此将自己家命名为“铁画楼”,并着有《铁画楼诗抄》。张荫桓故居1989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法定的文物保单也照拆,也可内地保育意识之薄弱,国人保护文物眼光之短浅。

张荫桓(1837~1900年)南海县人(故居现在佛山城区)。字皓峦、号樵野,自称红棉主人或白石斋老人,是晚清重要大臣,被称为「甲午至戊戌间之幕后大人物」,也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

据说,张荫桓「幼而奇特,博究书法,锲意于学,无所不窥,性故通聪」。但是他虽然聪明,但是在科举上却不太顺利,至27岁连秀才都没有考中一个,这在当时是受人讥笑、甚至家人也给白眼的。

清同治三年(1864年),张荫桓捐资买得山东知县之职,受到巡抚阎敬铭、丁宝祯的器重,招致幕中掌文书公牍,以才捷干练,于同治七年保荐至道员,分赴湖北,在总督李瀚章幕中总办营务七年。同治十三年调回山东,荐为登、莱、青道员。其后历官山东盐运使、芜湖关道员、安徽按察使。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派为总理衙门大臣,赏三品卿衔。不久,补太常寺少卿,放直隶大名道员。

其后,张荫桓派充出使美、日(今西班牙)、秘三国大臣。侨居华盛顿三年之久,办理华工被害案获得赔偿,对西方社会进行全面考察。回国后进呈反映出使记录的《三洲日记》。

回国后,张荫桓差内补太常寺少卿,升通政司副使,转太仆寺卿。光绪十六年,复充总理衙门大臣。次年,升大理寺卿、都察院副都御史兼署礼部右侍郎。光绪十八年,升户部右侍郎,转户部左侍郎,仍兼署礼部。

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张荫桓赏尚书衔,授为全权大臣,再度出使日本。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出使英国。期间,张荫桓代表中国赴伦敦参加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六十年庆典,之后又去了法国、德国、俄国、美国。他之所以能长期从事外交与洋务活动,主要是他与光绪帝的师傅、军机大臣翁同龢关系密切。正因如此,光绪帝才格外信任他,他得以将比他小二十 岁的广东同乡康有为介绍给翁同龢,荐举给光绪帝。张荫桓返国后,主办铁路总矿务局。

不幸,张荫桓因戊戌变法,被慈禧以「」张荫桓居心巧诈,行踪诡秘,趋炎附势,反复无常」等空洞无实的罪名,「发往新疆,交该巡抚严加管束」。他在第二天即被押解上路。关于张荫桓的流放情况,清末官方史书极少记载,我们只能从他的《铁画楼诗钞》中的《荷戈集》里可略知点滴。他出嘉峪关时租赁了一辆四马带篷高轴大车,铺上卧具,备上食物,昼夜可行。在哈密受到哈密王沙木胡索特的热情款待,并品尝了「窖藏秋蒂斑如花」的著名特产哈密瓜。他久任清朝使臣,遍历欧美各国,可谓见多识广,却对哈密瓜赞不绝口:「欧罗巴洲诩奇产,持较哈密谁比数?」还有诗《哈密谒左文襄公祠》:「崇祠香火彻青霄,万里花门挞伐遥。冰雪极天曾驻节,山河如旧此回镳。」对左宗棠驻节哈密,指挥收复新疆,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给予高度赞扬。1899年4月1日(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一日),张荫桓抵达新疆省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租住直奉义园院内(原红山宾馆,现新世纪大厦一带),隔乌鲁木齐河与鉴湖相望。许是思念被囚禁瀛台的光绪帝,许是企冀流放待遇有所好转,他在夏秋之际捐修了鉴湖中的小楼。张荫桓捐资修建这座小楼的事却鲜为人知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事起,被诬通俄,斩于戌所,时年六十四岁。是继六君子之后为变法捐躯的又一人,也是参与变法的朝廷大员中的惟一殉难者。尸棺暂厝于红山下,次年春,由其子垲征将灵柩运回佛山安葬。在美英驻华公使照会下,慈禧为张荫桓平反,恢复官职。

张荫桓早年粗识字,中年才力学,骈散文及诗皆卓然成家,画亦超逸。登莱青道任内,拒英国请辟烟台租界之议。芜湖关道任内,能整顿关务,使关税大进。出使美、日、秘三国,遇事持国体,护侨民,奏设金山学堂和医院。遗着有《三洲日记》、《英轺日记》、《铁画楼诗文稿》和《荷戈集》等。

晚清最后一位驻美公使荫棠,字憩伯,广东南海人,是张荫桓的堂兄弟,这两位堂兄弟在晚清先担任中国的外交官,还先后出使美国,实是一种缘份。

该帖子被chinesemahan在2011-5-31 17:23:04编辑过

作者:chinesemahan (2011/5/31 17:18:46)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859.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