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冠祥 宋晞(1920年-2007年3月22日),浙江省丽水县人,著名学者陈乐素(陈垣之子)之高足,台湾著名的史学家,尤以宋史而名闻国际。 宋晞于1933年冬毕业于丽水城内的浙江省立十一中附属小学(丽中附小),被保送进入第十一中学(现丽水中学)。1936年初毕业(初中),回碧湖九龙担任纪氏小学教师一个学期。1937年夏考取省立杭州高级中学,抗战期间学校搬迁至碧湖,宋希毕业于联合高中。又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后又转学至贵州遵义浙江大学本部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韩国建国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宋晞早年追随国民党党国大老,地理学者张其昀来台,任职于革命实践研究院、国防研究院,并曾赴美担任教育部文化参事。稍后则协助张其昀参与筹组中国文化学院一事,历任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主任、史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第四任校长,著作颇丰,为知名的宋史学者。主持「宋史座谈会」,促进宋史研究,殊有着绩。在民国史、史学方法与方志学等方面亦卓有成就。1978年,罗香林先生去世后,延聘宋晞教授为所长迄2007年。 宋晞任珠海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时,1981 年5 月9 日,珠海书院与新亚研究所于合办宋史研讨会,由珠海客座教授兼中国文史研究所所长宋晞与新亚研究所所长孙国栋联合主持。 1985年时,笔者当时服务于「星岛日报」报社,工余之时,便报考了香港珠海书院文史研究所史组硕士班,因为可以利用平日晚上和星期六的时间进行兼读。入读硕士班后,当时选了福州马尾造船厂作为中国近代化研究的案例进行研究,开始了对近代海军的研究。 在珠海书院文史研究所时,由于宋晞所长并不经常在研究所内,笔者也没有修读过宋晞所长的课,所以彼此接触很少。不过,宋所长偶然安排一些专题讲座,请不同的学者专家主讲。记得有一次专题演讲是宋所长亲自担任讲者,内容现在已记不起,大概是关于怎样做史学研究。还有一两次是在每年所内的新春团拜碰碰头。 到了在珠海书院文史研究所念博士时,博士的口试是由宋长安排和主持的。口试过后,还要依照众口试委员提出的意见,对论文作出修改,限期交回所内存盘。在论文修改时,反而感到有一定的难度。 2007年3月22日,宋晞因车祸于台北松山国军总医院离世,享年86岁。4月15日下午,在台北市立第二殡仪馆景仰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有一天,笔者收到一封信,内容是关于宋所长去逝的消息,才知道宋所长仙游。 网上一些文章称宋晞素性谨言笃行,节用谨身,以淡泊自甘;虽年届耄耋,仍卷不释手,治学为乐。尤其,对学校有着浓郁的情感,多年来固定每周四到校教书,课余常见先生身影往来于图书馆、校园间。我印象中的宋所长是一位谦谦君子,对人很亲切有礼,挺起腰板,说话很大声,中气十分。读宋所长的文章,则会觉得他是一位很勤力和用功的学者,数据详尽而有深度。 宋晞长期作育英才,桃李满天下,杰出的如:王吉林(本校文学院长兼史研所长)、王纲领(本校史学系主任)、朱重圣(国史馆副馆长)、黄繁光(私立淡江大学历史系所主任)、蒋义斌(国立台北大学历史系所主任)、江天健(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学务长)、李纪祥(私立佛光大学历史系所主任)、蔡行涛(前台北科技大学学务长、龙华科技大学文学院长)、尚世昌(私立致理技术学院校长)、郑俊彬(私立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副校长)……等。 宋晞长于宋史研究,旁及史学史、方志学,其代表作品有《宋史研究论丛》、《旅美论丛》、《中国现代史论丛》等十余种,发表论文近百篇。 出生于丽水的宋晞,1971年退休后被选为台湾丽水同乡会第四、五届理事长,为「传递乡音,联络乡情」,做了诸多实事。宋晞故居地处丽水瓯江北岸,比邻规划建设中的国家级九龙湿地公园。因村庄整治,宋晞故居也被列入拆迁范围。为此,丽水有识人士公开呼吁:保护利用宋晞故居,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同时也为九龙湿地公园增添人文景观。可见,宋所长是一位到处受人尊崇的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