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夏代吴城出土的骸骨具有蒙古人的特性 已阅:1146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吴城遗址位于河南舞阳县吴城镇,在萧江上游丘陵陂地的吴城村委境内,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江南首次发现迄今最大的夏商时代大规模人类居住遗址。1996年12月,中国国务院公布吴城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发掘把该遗址列为在20世纪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从遗址中出土了数量不菲的陶文,这些陶器上古文字说明它是属于夏末商初文化,也有人列为商文化。而这里出土的文字应该属于夏朝文字的范畴。而夏朝的历史根据笔者的研究为公元前2049秊~公元前1559秊,而吴城文化遗址的秊代根据考古学家们的测定为:根据碳14测定吴城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1805± 182~公元前1639±137年。 据研究者们说:吴城陶文距今3800秊,所以说吴城文化是属于夏朝文明的。

吴城文化的衰落就是因为夏朝军队与商朝军队,在古吴城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城市争夺战,最终因为驻守吴城的夏军寡不敌众,被商军攻克城市,致使吴城成为一座因战争而毁灭的文化古城之一。作为吴城占领者的商朝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之一 墓主人也因为在战斗中牺牲了,于是他的部下,用砍下夏军的俘虏的头颅 ,作为祭祀供品而埋入他的墓中。而夏朝军队的青铜兵器,则作为战利品而成为商军首领的陪葬品。而其墓中陪葬的头颅,以及在城壕中牺牲的勇士的头盖骨,经过人类学家们的测定,具有「蒙古人的特点」。

学者周广明认为,吴城城壕的颅骨,可能是大量战俘割首所致,这些颅骨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的规模、方式以及惨烈度。16具颅骨通过研究中心对颅骨的分析,发现部分颅骨呈现了颊部扁宽、宽额、颧骨高而宽等特征,具有蒙古人的特性。而经过DNA测试分析,则初步推断吴城遗址出土个体在族属上接近苗瑶民族系统。

专家们早在对河姆渡遗址的河姆渡人类遗骸也就是就已经发现长江流域的人类有蒙古人的特点。河姆渡人遗骸遗址发掘出墓葬27座,随葬品42件及数十具或仰身直肢或侧身屈肢的河姆渡人遗骸,多数糟腐,少数保存完好。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体质人类学专家测量、鉴定,河姆渡人身高约1.63~1.69米,长头形,面部有宽大颧骨、发达颧骨缘结节,眼角较圆纯,鼻骨低平,鼻根部浅,无眶下窝,鼻棘很小,铲形门齿,从颅面形态指数测定、比较,河姆渡人特征部分接近蒙古人种,部分接近赤道人种。从骨骼看,因长时从事繁重劳动,河姆渡人有患严重脊椎骨变形、增生等疾病,寿命多较短。遗址出土的陶质人头塑像颧部突出,鼻根低平,是艺术化河姆渡人头像。

这说明蒙古人的祖先原来就生活在江南。更主要的是由于夏朝人就是蒙古人的祖先。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作者:chinesemahan (2011/6/4 16:48:28)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669.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