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1973年以前,考古学家在殷墟发掘出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 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 在山西省一级文物的藏品中,有一件堪称「山西文物之最」的国宝级文物——平陆县前庄遗址出土的商代饕餮纹青铜大方鼎,人称「前庄方鼎」。此鼎通高82厘米,口50×50厘米,口面呈正方形;耳高14厘米,腹深44厘米,壁厚0.6厘米,足高23.5厘米。此鼎现藏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据权威专家考证,这是目前国内发现商代王室重器中年代最早的一件祭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前庄方鼎”作为国粹,曾漂洋过海,调展出访到意大利的古罗马、奥地利等国。此鼎最先是被修路民工现后私下埋藏,准备偷运盗卖,被公安人员及时发现,才逃过一劫。 子龙鼎。子龙鼎铭文中有子,而商王姓子,可见它是商代贵族用的鼎。子龙鼎作为大型的青铜器,又是青铜鼎,应该跟王有直接的关系。该鼎通高103厘米,器颈部的兽面纹造型雄浑庄重,双耳高22厘米,气势威严,鼎宽37厘米,腹深43厘米,三足高36.5厘米,其中兽首部分为20.5厘米。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由一个名叫山中株式会社的日本公司将该鼎趁着战乱倒卖到日本。2004年6月在日本展出,后被卖往香港,被中国以4800万元买回来,现收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收藏。。 四羊方尊。该尊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1938年由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龙泉村的一位农民姜景舒掘地种植时意外发现。四羊方尊为商朝晚期青铜器,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的高度,属商代晚期作品。 吉林省博物馆展出的「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精品展」,当中有一件青铜钺「嵌红铜云纹青铜钺」。钺是古代象征王侯权力的仪仗兵器,代表着地位的高贵和权力的显赫。而"嵌红铜云纹青铜钺"通高36.5厘米,刃宽36.3厘米,肩厚1厘米,重11.4千克,中间的大开口上下两端装饰有双行利齿、两端配有鱼形几何纹,四周还装饰有精美的云纹,尽展庄严和华美。 殷墟妇好墓是一座大型的王室墓葬,为商王武丁之妻妇好的墓葬。墓内有木椁,椁内有棺,棺表面有多层黑红相间的漆皮,漆皮上还有一层较粗的麻布,麻布外面又有一层薄绢。这座非常讲究的墓葬,可以作为商王室棺椁墓的代表。 商代王室存储的档案已经在殷墟发现。1936年在殷墟发现的YH127 坑,即是商王室储藏王室占卜档案的地穴,出土1.7万片甲骨,反映了当时对王室档案的保护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