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紧邻国家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港澳高速(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京港高铁,郑尧高速、永登高速交汇于此,禹登铁路、禹亳铁路、平禹铁路贯穿全境。距省会郑州7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39公里。 河南设立了禹州华夏古生物群地质公园,该地质公园以古植物化石和典型含煤地层剖面为特色,以河南禹州华夏植物博物馆、古生态环境场景覆原、古植物化石挖掘与原址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由于各地现有地质公园多以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硅化木化石以及各种生物群为主,尚无以古植物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因此该地质公园建成后将填补国内地质公园类型中的一项空白。 禹州地处伏牛山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境内二迭纪地层出露完整,发育最佳,不仅形成了著名的「北型南相」含煤地层,而且古植物化石含量极其丰富。数据显示,河南中北部地区分布的石炭纪——二迭纪地层共发现古植物化石约130属540种,其中,禹州地区发现112属306种,绝大多数是华夏植物群的特有属种,是河南省「十大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之一。 除了古生物植物遗迹丰富外,禹州的文化历史也十分悠久。境内各类古建筑群26处,官宦墓葬300余处,帝王陵墓7处,大型寺庙宫观8座,小型古迹景点763处,包括黄帝遗迹等。 禹州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第一都。这里就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后来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区的具茨山。具茨山与上古文明和夏禹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文化名山。具茨山上,现存有黄帝的各种遗迹几十处,被称为「黄帝遗迹群」。据《庄子•徐无鬼》记载:「黄帝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郦道元也在《水经注》里更明确指出:「黄帝登具茨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即是山也。」最近,人们在具茨山上发现的巨石多堆放在山顶或山腰的悬崖峭壁处,小的几吨重,大的巨石重达数百吨,有的甚至上千吨,巨石堆垒处有支石撑起,有明显人为的痕迹。禹州市专门成立了禹州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进行研究。 禹州市被称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其中包括大禹遗迹、夏文化遗址等历史遗迹。据《史记•夏本纪》载:禹在此受封为夏伯,夏者:帝禹封国号也。《郡国志》颍川郡条下载:阳翟禹所都。盖由禹始封于此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夏王朝。《竹书记年》记载:「帝启之岁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宴诸侯于钧台,诸侯从」。 禹州在春秋时,为郑之别都栎邑。战国初,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在禹建都。史籍上自此称禹为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新郑。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复迁都阳翟。 禹州同时以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