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大辛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东郊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庄村东南,为以商代遗存为主的文化遗址。其商代遗址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在山东省内居于首位,除此之外也包含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的堆积。 大辛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在山东省内最大的商代文化遗址闻名于世。大辛庄遗址最早为世人所知,时间应该回溯到1935年,一位中文名字叫做林仰山(F.S.Drake)的英国人有幸和大辛庄遗址结缘。他对于大辛庄遗址的考古成果林仰山曾发表过两次专门报告,这些论述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也属专业水准,并且他认为大辛庄遗址是和安阳小屯殷墟商代文化处在同一个阶段,在当时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 对于林仰山的发现,当时国内学者很快有了反馈,并将他的论述翻译成中文。但由于抗战爆发,对于大辛庄遗址的关注逐渐停滞。直到中华人民共国成立后,才又对遗址进行了数次科学、系列的发掘。 2003年,考古人员在大辛庄有新的发现,共发掘出商代墓葬30余座。其中,M106是一座属于大辛庄二期的中型墓,填土经过夯打。葬具为一棺一椁,棺椁之间和椁室之外有4具殉人。该墓出土随葬品非常丰富,共发现包括青铜器和玉器在内的各类随葬品40余件,其中铜器11件,组合为觚、爵、斝、尊和壶等。玉器19件,器形有戈、钺、圭、璧戚、璜和柄形器等,另有海贝6枚。该墓葬规格之高、随葬器物种类之齐全,在我国东部地区中商时代的墓葬中是罕见的。其中的铜尊一对,器形硕大,制作精细,在中国东部地区属首次出土。玉戈、玉圭、玉钺和玉璧戚等所用玉料上乘,磨制精细,不亚于郑州商城的同类器物。 H690是一座属于大辛庄一期的大型窖穴,该窖穴直径5.2米,深约3米。穴壁平整光滑,底部铺设木质地板,中间有一柱洞,南部设台阶,制作十分考究。这样的大型窖穴,显然不适于个体家庭乃至家族储藏之用,而更可能与军旅组织的储藏行为有关。再从该窖穴废弃之后的堆积中出土有高等级的遗物如金箔、原始青瓷和卜骨等分析,也说明商人初来乍到,就是把该地作为重要据点来经营的。 大辛庄作为在商代都城以外唯一一处出土甲骨文的遗址,意义非凡。以往一般认为,在商代,只有王室成员和都城的高等贵族才有使用文字的权利。大辛庄的发现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文字可能在地方的高层贵族同样允许使用,但可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辛庄遗址的等级相当高。大辛庄出土的甲骨经过拼合之后,总共有4片,其中一片最大的,有34个字,几乎是一个龟腹甲的2/3。记载内容是卜辞,即为占卜留下的一个记录,并且提到了三种不同的祭祀方式。 大辛庄遗址到了2010年再次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共揭露商代房址、墓葬、灰坑、灰沟、窑址、灶、水井等遗迹。其中发掘区蝎子沟以西主要为生活区,出土了丰富的日常生活遗物;蝎子海以东揭露了一处高规格商代贵族墓地,并发现一处回廊式夯土建筑基址。贵族墓出土的青铜器如大铜鼎、大铜钺、铜觯等显示了极高的工艺水平,铜爵上的铭文「索刂」性质应为族徽。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010年大辛庄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方辉说,大辛庄遗址的发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随着了解的深入,遗址的地位才逐渐地得到肯定。之所以能够入选2010年十大考古发现,与之前的几次发掘成果密不可分。 这里曾是商王朝控制东方的统治中心。除甲骨文外,大型建筑和高规格贵族墓葬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这里曾经作为商王朝统治东方的中心。 2010年,考古人员发掘中发现的大型建筑面积约为254平方米,这是在山东境内已知的商文化遗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处建筑基址,同时也是大辛庄遗址首次发现大型建筑遗存。建筑带有回廊,每根柱子下面都有柱础石,年代约为商代后期偏早阶段。这样相对宏伟的建筑在商代来说显然不是普通人能居住的。 从出土的墓葬以及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高规格的青铜礼器、玉器、乐器、兵器等,出土器物规格之高,组合之齐全,在全国其它诸多遗址的发掘中也属罕见。比如,从139号墓中出土了14件青铜器,而且青铜器的规格很高,就是放在当时的都城也很难见到。其中一件铜鼎,直径为40厘米,通高60厘米,堪与郑州商城出土同期大鼎相媲美,应为当时的重器;一件铜钺,形体硕大,器身厚重,从尺寸上来看,应该属于商代前期的第二大钺,反映了墓主人较高的身份等级。 方辉认为,大辛庄遗址应该是在商王朝取代夏王朝在中原立足之后,在扩张过程中到达山东后的第一站。今日,大辛庄遗址已被列入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的规划,并建议成立「大辛庄遗址文化公园」,相关规划已经山东省政府同意,正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