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诗经》与草本植物 已阅:1337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伟大文学作品,成书约于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汇集了诗歌305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也较广泛地记录了阴阳、五行、脏腑、疾病、药物、治疗、保健等医学内容,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

《诗经》有数十篇有关草的歌辞,兹摘抄一些如下:

《周南》「关睢」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卷耳」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芣苢」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召南》「采蘩」篇:于以采蘩,于沼于沚。「采苹」篇:于以采苹,南涧之滨。「草虫」篇,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邶风》「谷风」篇: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墉风》「桑中」篇:爰采葑矣,沫之东矣。
《豳风》「七月」篇:七月烹葵及菽,
《王风》「中谷」篇:中谷有蓷,暵其干矣。「采葛」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唐风》「采苓」篇:采苓采苓,首阳之巅。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陈风》「泽陂」篇: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彼泽之陂,有蒲与兰。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小雅》「采薇」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芑」篇: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北山」篇: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对于《诗经》中的植物,文人一般会都认为它们用来做普通食物,比如荇菜和葵(据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说即冬苋菜)之类,可能就是很好的也是当时主要的蔬菜。但是医家的解释,这些草毫无疑问就是药。前面抄到的薇、蕨、葑、萧、艾、荷、芑、杞、葵、蓷、苓、卷耳、荇菜等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都有细致的分辨与记录,它们当然都成了植物药中的常见药类。

究竟《诗经》记载了多少药物或「药食同源」的植物呢?则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诗经》载有300种可入药的动、植物和矿物。「七月」篇中记载可入药用的(远志)、郁(郁李)、桑、蚕、蘩(白蒿)、萑苇(芦苇)、蜩(知了)、(野葡萄)、葵、菽、谷、枣、稻、瓜、壶(葫芦)、苴(麻子)、荼(苦莱)、樗、黍、麻、麦、稷、茅、韭等。

一种说法是《诗经》记录各种花草约有149余种,可以作为药物的有60余种。如芣苢,即车前子;蝱,即贝母;茹藘,即茜草;蓷,即益母草等。《诗经》记载药物有苍耳、车前草、薇蕨、棠梨、梅、茅、苇、苦菜、菟丝子、麦、桑葚、合欢、益母草、艾、李、芍药、栝楼、枸杞、羊蹄菜、大豆、芹菜等。记录木本药的有20余种,如桐、柏、梨、槐等。记录虫类药物的有90余种,如鸿、蟾蜍、虿(全蝎)、蛇等。记录矿石类药物的有10多种,如赭石、厉石、煅石、玉石等。

一种说法是《诗经》收载的各种药物达100种以上。如荐,「关唯」云:「参差荐菜,左右流之」,说的是有治病作用的杏菜;苹,「采苹」云:「于以采苹,南涧之滨」,指中药浮萍;蛇,「载驰」云:「险彼阿丘,言采其蛇」,指中药贝母;芹,「鲁颂• 浮水」云:「思乐伴水,薄采其芹」,指的是有治病作用的芹菜;桑堪,「氓」云:于暖秋兮,「无食桑棋」,说的是中药桑格子鸿多食可致醉。如此寓药于其中的诗句,不胜枚举。有的句子里还夹带叙述了药物的生态环境和采药时间等。如「南涧之滨」、「思乐伴水」二句,均交待了药物的生态环境;又如「七月蟋蟀」、「八月断壶」句,则指明了采药季节。

一种说法是书中载有后世入药的动植物物品80余种,其中有一些重要的妇产科用药。如《诗经》提及唐即菟丝子;杞即枸杞子等。这是见于史籍中最早有关妇科药物内容的记载,也是最早记载有中草药内容的著作。

有人更列出,《诗经》的药物名字,并提供现代的药名,指出当中保留了部份商代史料,包括:艾-->苦艾;虻(音蒙)-->贝母;芣(音佛)苡-->车前;卷耳-->苍耳;蓷(音推)-->益母草;杞-->枸杞;荬(音买)-->泽泻;茑(音鸟)-->桑寄生;女萝-->菟丝子;蒿-->青蒿;芩-->黄芩;茶-->苦茶;白茅-->茅根;茹藘-->茜草;扭-->女贞子;柽(音撑)-->西河柳;椐-->马鞭草;椒-->秦椒,花椒;漆-->漆叶;
葛-->葛根;薇-->白薇;苹-->大的水苹;藻-->海藻;蒹葭-->初生的荻草与芦苇;
苓-->甘草;茨-->蒺藜的旧称;唐-->菟丝子;匏-->苦叶;谖(音宣)草-->鹿葱花;
兰-->佩兰;菫-->乌头(与现称紫花地丁或旱芹不同);桃-->桃仁;桑-->桑叶;
枣-->大枣;柏-->侧柏;谷-->楮实;荇-->苋菜的别名(待查证);蒌-->蒌高(蒿);繁(一名游湖,北人称旁勒);断壶(壶芦)等。

老姓的祖先在北方时,肯定会见过部份的植物。


作者:chinesemahan (2011/9/29 18:22:52)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771.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