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邓慕韩回国后,1908年,潘达微与陈树人、邓慕韩、卢博浪、李孟哲等人在广州创办《平民画报》鼓吹革命。这是同盟会在广州办的唯一一份机关报。 1910年,邓慕韩在广州主持创办《平报》和《平民报》,并在广州起义筹备过程中负责宣传工作。 邓慕韩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1911年4月27日在准备黄花岗起义时,邓慕韩以深度近视,不受清朝军警注意,多次进出关卡运送械弹。 1911年武昌起义后,广东的仕绅对广州革命党人潘达微、邓慕韩等的「和平策略」表示首肯和支持,愿意为他们的主张向两广总督张鸣岐说项。 10月25日,新任广州将军凤山带着一妾一婢一妪二仆随侍身边,秘密南下香港,再转乘「宝璧」号军舰前往广州从广州城南珠江边的天字码头,一乘绿呢大轿在荷枪实弹的清兵护卫下,向着广州城内而来,轿中之人乃凤山。黄兴派遣同盟会会员李沛基(李援),是黄兴夫人徐宗汉的胞姊徐慕兰的次子,即黄兴的姨甥在内的成员。他们在广州仓前街,趁绿呢大轿刚到仓前街「成记洋货号」商店门口,从临街的楼檐上骨碌碌滚落三枚重磅炸弹,轰隆隆三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凤山及其乘坐的绿呢大轿被炸得飞到空中,将刚刚由北京来广东上任的广州将军凤山炸毙,李沛基则顺利逃脱。此举的大获成功,使全粤人心振奋,省城的清吏惶恐不安,实施全城戒严。当天,「士绅巨贾」及其代表在文澜书院(广州绅士集团的活动中心,位于今第十甫)召开会议,首次商议广州「和平独立」的问题。 10月30日,王兴中、叶玉山等在新安县起义,新安知县投降,实现光复。 11月5日,香山县前山新军营长、同盟会会员任鹤年率领所属队伍反正,香山得以光复,起义军随即向广州城推进。 11月8日,省城各团体在总商会开会。张鸣岐委派江孔殷、胡铭盘参加,决定翌日宣布广东独立。 11月9日,广州和平光复。 邓慕韩在武昌起义后,回到广州,与潘达微、江孔殷等人组织民军,不费一兵一卒和平光复省城。随后,全省各地纷纷独立。革命党人联合各界组成议会,推举邓慕韩为临时主席兼书记,胡汉民为都督。 11月10日,胡汉民离开香港到广州就任都督之职。 11月17日,社会各界代表在谘议局召开第二次会议,宣布广东军政府正式成立。 1913年初,广东省组织改称为国民党后,其人员及经历如下:其中交际科主任邓慕韩 东京弘文学院,《中兴日报》,《平民报》。 1914年,邓慕韩加入中华革命党,潜回三水策动驻军起义。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大元帅,任命邓慕韩为元帅府参议,负责宣传。一说派他去接管广三铁路。 1924年春,孙中山先生讲述「三民主义」的手订记录稿,逝世时亦交邓慕韩保存。 1928年【民十七(年)】,陈少白、邓慕韩等向当局老友某提议,欲募资数千元助谭发复兴洋服店于南京,某漠然置之,事遂无成。后由孙哲生代向政府请恤,政府许月给谭百元为养老金。 孙中山先生的祖籍,自1930年由外界注意时起的70多年间,曾发生过多次争论,争论的焦点包括「东莞说」与「紫金说」或「非客籍(或广府)说」与「客籍(或客家)说」。邓慕韩是孙中山先生身世的历史学者之一。1930年,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宣传部编:《新声》第18期,1930年出版。载邓慕韩撰写的一篇题为「总理故乡调查纪要」。邓慕韩还写过「国父家世源流考正」,宣传「东莞说」,引起孙科、邹鲁、罗香林等人的反驳;「国父年表(选录)」等关孙中山先生的历史资料。 1933年,孙满、孙干陪同邓慕韩赴上沙调查取证,邓慕韩后来记载:「吾兄弟曾与邓慕韩到东莞上沙谒祖祠,同行者尚有孙绳武及另外两名孙姓者。吾等拜谒祖祠之后,又遍览其他文物,并在上沙宿一晚」。 员头山乡民认定员头山为「总理先族分支香山县的直接迁居地」。 1943年,邓慕韩致邹鲁函(07-27),原件藏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收入《孙中山的家世——资料与研究》,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