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南海目前22万港澳同胞,遍布香港,是不少香港、澳门、新加坡华人的祖籍地,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梁爱诗家族是其中之一,她是广东南海区盐步人。 梁爱诗的家族「威水史」可以由外曾祖父黄屺香说起,乃粤林大儒,以经史、词章之学而着称。黄屺香的儿子黄冷观即梁爱诗外公名,是清末举人,著名学者,早年加入同盟会。当年曾创立《香山旬报》和《香山旬刊》,参与《香山旬报》笔政。辛亥革命后一年,该报改为《香山纯报》,黄担任编辑兼发行人。袁世凯窃国,将谋称帝,黄氏常在该报撰文声讨帝制,义正词严,致为粤督龙济光所忌,下令查禁。该报乃改名为《岐江日报》,黄氏仍持正不挠,抨击帝制,较前尤烈,终致被捕入狱,迨袁败龙逃,获南海先生康有为出面保释,于1916年3月获释。被囚期间,撰写《十年旧梦》、《廿年心影录》和《军狱琐记》三书。梁爱诗说,「要不是康有为,我外公可能就被杀头了。」,对南海老乡康有为,无论是她还是母亲一家子,都打心里充满了感激。黄冷观出狱后前往香港,不久返香山主持《民华报》、「五四」前后任职《广东中华新报》。及后再返港,担任《大光报》主编,兼主《香港晨报》笔政,同时还常为《华字日报》、《循环日报》、《中华民报》、《中和日报》和《超然日报》撰文。「九•一八事件」后,黄观冷所写的《野火》、《狼烟鹘泪》、《黄海之血》等小作品深受读者欢乡迎。1926年,黄冷观与黄燕青在香港鸭巴甸街和荷里活道创办中华中学,该校曾是香港著名的爱国学校,后来香港特区政府的首任特首董建华也曾在中华中学读过书。 1938年1月13日,黄观冷在香港病逝。 梁爱诗的几个舅父都很爱国的。其大舅父黄祖芬接掌中华中学时正是抗战前不久。该校在爱国传统的影响下,当时积极组织香港同胞开展文艺演出宣传抗日,还想方设法地四处筹款支持抗战。 梁爱诗的四舅父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日本攻占香港时,从香港回到内地。随军出发,抗战期间,1942年牺牲在太行山下,被日军杀害。 著名书法艺术家黄苗子是梁爱诗的五舅父,由于黄苗子的父亲黄冷观与国民党要员吴铁城曾同为同盟会员,拜吴铁城之赐,黄苗子一直是拿铁饭碗的国民党高级公务员。岭南名家邓尔雅开启了黄苗子一生为学之门。黄苗子喜欢创作漫画,16岁时创作的漫画《魔》入选香港学生画展,并在叶浅予主编的《上海漫画》发表,这使他对上海无限向往。1932年,黄苗子从香港跑到上海投笔从戎,黄冷观紧急给时任上海市长的吴铁城拍电报,拜托他关照儿子。一年后,郁风也随家人从北京南迁上海。黄苗子因与夏衍交往,因此认识著名文人郁达夫,郁达夫的侄女郁风后来成为黄苗子的太太。1944年5月,他们在郭沫若的家里举行订婚仪式。1949年后,黄苗子一家定居北京。1967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报》上,赫然刊登了著名檄文《粉碎中国的裴多菲俱乐部「二流堂」》,黄苗子夫妇等人受到牵连,含冤入狱7年。沧桑之后,黄苗子、郁风继续在北京安度晚年。 据说,梁爱诗身上的艺术气质,与这黄观冷、黄苗子等她的长辈非常接近。 与她的父执辈不同的地方,梁爱诗在中华中学读完初中,便转到英文学校「读番书」的。但在家庭和家族的感染下,梁爱诗虽然在殖民地环境中长大,接受的教育也不鼓励国家观念,但他们的爱国情怀影响了梁爱诗对国家的感情。 梁爱诗的爷爷梁国英是南海盐步六村人,年轻时在村里做中草药生意,离开盐步到香港后,创办了省、港、澳著名药房———梁国英药房。1996年,梁爱诗曾回乡看划龙船,那是她第一次回到爷爷出生成长的地方,感觉特别亲切。事隔两年,她再次回到盐步,这个时候她已是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了,她在盐步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爷爷梁国英的出生地。 梁爱诗说,她的哥哥和弟弟也和舅舅们一样对祖国充满了感情,大哥响应建设新中国的号召,上世纪50年代到北京念书,大学毕业后参加好几个油田的开发工作,最后支持边疆到新疆油田工作;弟弟只身离开香港,念完大学后争取到广东阳山县教书。 梁爱诗梁爱诗,大紫荆勋贤,JP(1939年4月24日-),本人是民建联创党成员。前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司长及行政会议成员,是香港首名华人律政司司长。2005年10月20日,梁爱诗因为工作压力沉重而表示辞职,国务院宣布任命黄仁龙为律政司司长,接替梁爱诗。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该帖子被chinesemahan在2011-10-23 9:52:39编辑过 该帖子被chinesemahan在2011-10-23 9:56: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