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广东南海出身的「岭南三大家」梁佩兰和他的书法作品拍卖 已阅:1156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梁佩兰(1629年-1705年),字芝五,号药亭。晚号郁州,广东南海人。清初诗人。梁佩兰名列「岭南三大家」, 与屈大均、陈恭尹齐名。

梁佩兰祖籍南海县西埔乡西埔村(清代属南海县神安司大通堡),西埔是荔湾区东漖海北村的一个自然村。西埔村内有一条很小的巷道,称进士里,长约25米,宽2米左右。就是这条看起来不甚起眼的小巷,曾是明清两朝「一家四代两进士」之地(梁佩兰是其中之一)。梁佩兰58岁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此度过的。数百年来,西埔进士里历经沧桑,周围房屋虽几经修茸,但旧貌尚存。

梁佩兰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腊月,少年时从学于陈邦彦,攻读经史百家之学 ,他聪敏过人,记忆力强,能「日记数千言」,素有才名。顺治十四年(1657)乡试第一,此后三十年间断断续续6次赴京会试,均落第,自号漫溪叟,潜心治学,一时风雅称盛。梁佩兰每有所作,均被人们争相抄传。梁诗在当时名气极大,名公巨卿、达官贵人,都以获得他的题咏为荣。

康熙二十年(1681)冬,梁佩兰与朱竹垞等结诗社。

康熙二十七年(1688)徐干学主持会试,使用「通榜法」录取大批名士,梁佩兰第七次赴考,金榜题名得中进士,但这时他已是60岁的花甲之年了。朝廷任他为知县,他以年老而不赴任,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梁以留京写诗为乐,士大夫争相延请品题吟哦。满清贵胄、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因慕其名,特修书邀他共同选编宋、元词集。纳兰性德死前七日,还与他和姜宸英、顾贞观等人饮宴赋诗。

次年,梁佩兰即告假归里,隐居于广州丛桂坊(今丛桂路附近),集骚人,结诗社,共唱吟,一住十四年。梁佩兰早年曾与一批粤中诗人在广州城西结西园白莲诗社。告假还乡后,他召集一批诗友,在法性寺重开兰湖白莲诗社,由他和屈大均、陈恭尹主持,长期组织诗会,吟咏唱和,交流切磋,扶掖后学。

康熙四十一年(1702)岁末,为庆祝翌年三月康熙帝五十寿辰,诏敕庶吉士久在外者赴馆供职。梁佩兰奉召进京,抵京不一月,例值翰林院散馆考试,梁佩兰等三十人以不习满文而被革去庶吉士职位。梁佩兰不肯屈身赴选知县,翌年深秋便离京回乡。他与诗人沈用济结伴南下,沿途吟赏唱和,抒怀吊古。

次年春,梁佩兰抵粤。越年病逝广州。卒后门人私谥文介先生,葬于广州市东北郊白云山柯子岭南麓,现保存尚好。一说梁佩兰死后,家境日渐萧条,子孙后代亦远离故土。后部分子孙回到西埔,并为梁佩兰在西埔岗祖茔处建有梁佩兰衣冠冢。梁佩兰与其夫人何氏合葬于广州市东北郊白云山柯子岭南麓。

梁佩兰着有《六莹堂集》前后集、文集共16卷传世,收录了他近二千首诗。他还曾参与修纂《阳春县志》(已失),为康熙三十年(1691)新修《南海县志》作序。

梁佩兰善诗画和书法。他的诗作多属酬赠和吟咏景物之作,也有发泄功名失意的怨辞,间亦杂有兴亡之感。较有意义的作品是某些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章,如《养马行》、《采珠歌》、《采茶歌》、《雀飞多》、《樵父词》等。他的书画,画则善山水、兰花,但并不多见;书法则以行书见长,为清初岭南书坛的佼佼者。

据《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介绍,梁佩兰传世主要书迹大致约37件,在一些著名的书画类着录典籍如裴伯谦《壮陶阁书画录》、叶梦龙《风满楼书画录》等书均有记载。在其传世书迹中,其中以《行书七言联》为代表。该作品书文很有一种厌倦官场、偷得清闲的放浪形骸。这件作品是送给当时的两广总督吴兴祚。梁佩兰书法作品可见下列网站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150859&do=blog&id=784200
2011年8月7日,梁佩兰一件书法作品(http://auction.artxun.com/paimai-56918-284587740.shtml),是立轴,水墨纸本,尺寸是117×28cm,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拍卖会中拍卖,起拍价是2000元人民币,结果以33600元成交。荣宝斋(上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品选粹展》将于10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北外滩白金湾广场举行。这次拍卖会中有清初著名学者梁佩兰的作品(药亭)。


作者:chinesemahan (2011/10/27 10:17:55)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984.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