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据「南方日报」报导,2011年10月20日在南海西樵山隆重举行的「大美珠三角 幸福新启航」论坛暨珠三角十大景观、特色景观颁奖盛典上,古祠留芳(广州陈家祠)获选「珠三角十大景观提名奖」。 报导称,由广东省文明办、 广东省旅游局指导,「南方日报」社主办的「幸福美卷——珠三角十大景观评选活动」自2011年6月13日启动,经过历时4个多月的城市初选、巡回评鉴、公众投票和综合评审四个阶段,最终评选出珠三角十大景观、珠三角十大景观提名奖和珠三角特色景观。 此次评选还评出「珠三角十大景观提名奖」、「珠三角特色景观」各十个。中轴流光(广州新中轴线)、云山叠翠(广州白云山风景区)、古祠留芳(广州陈家祠)入选「珠三角十大景观提名奖」。南海神庙(广州南海神庙)荣获「珠三角特色景观」荣誉称号。 广州陈家祠为广东省陈氏的合族祠堂,又称陈氏书院。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设计。整座建筑坐北向南, 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为三进五间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陈家祠以其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着称,它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着称,号称「百粤冠祠」。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宽和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方形。 广州陈家祠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现已成为著名的广州旅游景点。 事實上,在南海西樵大同村的戴氏宗祠建也絕不遜色於广州陈家祠。戴氏宗祠清代200多年历史里,广东省籍任职最高的官员、仕至军机大臣、著名的清代外交家戴鸿慈的故乡,宗祠两边墙壁上镶有橱窗,里面的家族史多半与戴鸿慈有关。祠內收藏有一套光绪九年修编的《江浦戴氏宗谱》,戴鸿慈的一些奏折,这些都是戴氏后人历经千辛万苦从北京、广州等地的档案馆中收集、复印过来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善后十二策》。祠內還有牌匾、祖先牌位、两侧的楹联说,这些都是戴鸿慈所书,可惜真迹已毁,大部分是复制品,倒是祠堂外的旗杆夹,确是戴鸿慈当年中进士后所立。 近年来,西樵大同戴家人收集整理了戴鸿慈珍贵历史、文物资料达90多件,并无偿献给国家,现收藏于南海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