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明代三禁採石保護西樵生態
已阅:843 / 回复:0(楼主)
明至清初,在西樵山“理學聖地”聲名漸隆之時,由於長期對山上石材的大量開採,“山脈破壞,西樵無完秀矣”,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廣東官紳遂上奏朝廷禁止採石。“在發展的基礎上保護,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這正是西樵文化得以延續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之一。
史料記載,早在石器時代,西樵山周邊人類“過著以漁獵為主的經濟生活”。到南漢時,這裡已成為王公貴族的主要活動地之一。唐末西樵山開始推廣茶葉種植,從此以後,西樵山成為北方南下人口定居地之一。
根據暨南大學古籍所劉正剛教授的研究,經過宋、元兩代人口不斷的遷徙定居,西樵山村落分佈開始向山麓發展,到明代形成了自山腳至山頂呈層級分佈的村落,山頂、山麓、西樵山湖邊共有村落35個。“西樵山的村落髮展以及民風淳樸,自然吸引了理學名家的眼光,他們在西樵掀起建設書院的熱潮。”劉正剛説,其中以湛若水、方獻夫、霍韜所建的“四大書院”最為著名,書院建設大多伴隨著眾多的建築群建立,帶動了山區的開發。
彼時,西樵山的産業主要有二:一是傳統的種茶業,二是剛剛興起的採石業。“明代以來,西樵山成為廣州地區石材開採的主要場所,尤其是隨著廣東科舉的興盛和學院建設,對西樵山的石材需求不斷增大。”劉正剛舉了兩個例子説明當時採石之盛,明隆慶、萬曆年間,凡登會榜,必採石以豎立牌坊。清初,平南王在廣州大興土木,五六千人日鏟月鋤採石運往廣州。
凡事總有兩面性。在西樵山聲名漸隆之時,其生態環境已經遭到嚴重的破壞。一方面,隨著西樵人口的增多,喪葬墓地不斷侵蝕農田、茶園。另一方面,自明代至清初,長期對西樵山石材的大量開採,對山區及其周邊自然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山脈破壞,西樵無完秀矣”。
這一現象首先引起了廣東官紳注意。明嘉靖四年,巡按兩廣御史屠應坤上奏朝廷,列陳四大理由禁止採石,朝廷亦下旨令人“勘明嚴禁”,此後至萬曆年間,採石業兩次復肆,又兩度被禁。到了清朝嘉慶年間,一份當時地方官員就禁止西樵山伐木採石向上請示説,“嚴禁侵地盜葬,斬伐樹株,偷竊磚瓦木石,並懇檄行南海縣一體示禁保護。”
正是因為歷朝歷代都堅持適度開發的原則,西樵文化也才延續到了今天。
(本文引自广佛都市网http://big5.citygf.com/cul/005017/201107/t20110720_1918647.html)
作者:chinesemahan (2011/12/13 9:50:04)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3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1,156.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