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药王」神农氏的传说与考古发现 已阅:1268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甚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

在中国医学史上,相传神农氏留下了《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着,作者不详,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估计是托神农氏之名。书内记载的药物凡365种,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原书早已佚失。南朝陶弘景为《神农本草经》做注,并补充《名医别录》,编定《本草经集注》共七卷,把药物的品种数目增加至七百三十多种。宋•刘恕《通鉴外记》载:「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清朝孙星衍将《神农本草经》考订辑复,成为现在通行本。《神农本草经》为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重要文献,本书把药分为三品:认为无毒的称上品为君,毒性小的称中品为臣,毒性剧烈的称下品为佐使。

古代神农氏与炎帝视作同一人。明代神农石刻雕像神农氏,又称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不仅是传授人类播种五谷的农业祖先,也是最早探索用百草为药治病的发现者。有人认为「神农」是一个农耕氏族,起源于古沅水领域,以沅水领域为中心的环洞庭湖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等。

谷城,因炎帝神农在此尝五谷而得名。自西周封谷国以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神农在谷城尝植五谷的驻地——大薤山,堪称“中国南避暑山庄”,这里有神农生活和劳作过的神农洞、百草园、五谷厅等多处文化遗址。

在湖北枣阳,炎帝神农文化被考古发现。当地成的枣阳市雕龙碑遗址陈列馆。该市雕龙碑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实物证据揭开了中国原始社会炎帝神农时代曾有过的辉煌。据了解,雕龙碑遗址是1957年湖北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的,位于枣阳市鹿头镇北三公里的武庄村,现存遗址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其年代距今约为6200年至5000年,是中国长江与黄河流域交汇带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氏族聚落遗址。1990年至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对该遗址进行了五次发掘。

雕龙碑文物管理处负责人鲍明长介绍,在已发掘的15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在文化堆积厚度达2.5米的文化层中,上下叠压着三个不同时期的房屋建筑基址21座,贮藏窖穴75座,土坑竖穴墓133座,氏族公共墓地2处,儿童瓮棺葬63座,动物葬23座,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遗物4000余件。这些文物为中国史前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资料,许多属于首次发现。1996年11月,该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雕龙碑遗址现场看到,记者看到出土文物中有精致的石质工具,如石犁、石斧、石铲、石锄、石镰、石镢、石锛、石矛、石凿等;还有大量的陶纺轮、石纺轮、骨镞、骨锥、蚌器等。纺织工具出土量大,反映了这一时期纺织业普遍得到发展的事实。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的水稻颗粒和稻壳,大型的陶瓮、陶罐中贮存有大量的栗、黍类粮食。出土的还有大量陶具,包括炊具、饮食用具、葬具、贮藏容器等。

陈列馆内面积有100多平方米,有7个房间和7个推拉式屋门遗址,现存高50厘米、宽40厘米的主题墙已经部分残缺。房屋建筑平面呈「田」字形分布,以「十」字形隔墙支撑大跨度屋顶,同时以此分隔成4个开间,房屋布局巧妙、实用、和谐完美。在每个房间里,靠近墙体或其近旁设置有灶围,有的灶置有火种罐。令人惊叹的是,遗址建筑已经使用了类似水泥的建筑材料,并将房屋建成单元式结构,并使用推拉式结构的房屋门,这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中尚属首次发现。

2009年5月7日,另一批参加「重走神农路•寻根鄂湘行」大型跨省媒体新闻采访团来到谷城县,在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媒体记者展示近年来该县出土的石刀、石斧等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农具。这些石器都在5000年前,与炎帝神农在谷城县植五谷在时间上正好相吻合。

谷城举行了「弘扬神农精神、建设和谐谷城」研讨会。在研讨会上,谷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文化部门人士介绍了炎帝神农在谷城的生活足迹、民间传说和民风民俗等。据介绍,薤白、茶叶皆源于薤山,是神农尝百草的重要物证。谷城考古发现了石刀、石斧、石耜等远古时期的农耕器具。关于神农的民间传说对谷城民众的生活产生广泛影响,谷城现存的诸多祭祀活动,都是以神农为祭拜核心,祭天、祭谷、打围鼓等农业祭祀活动演变为文艺形式,仍然保留了对五谷丰登的期盼。



作者:chinesemahan (2011/12/13 12:20:27)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1,050.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