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NAN 2004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昌平南邵镇张营村张营遗址发现了北京迄今为止惟一的夏代墓葬。在遗址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些陶罐的底部有石灰存在。这些盛放食物和水的容器中怎么会有石灰呢? 据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郁金城判断,商代的人为了弥补饮食中矿物质的不足,维系健康,就把少量石灰泡到水中饮用,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矿泉水」。这个盛放矿泉水的陶器,就是商代的「矿泉壶」了。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先秦史研究室宋镇豪主任对此种说法,示了不同的意见。 宋镇豪主任说:「考古史上,在水容器中发现石灰的现象不稀奇。早在对龙山时期(早于夏商时代)的考古中,就在水井底发现了大量石灰。」宋主任认为,古人在水中放石灰的目的不是为了补充矿物质,充当「矿泉水」,而是为了过滤消毒。在以往考古工作中,他们还发现古人居住地也放置了石灰,据专家推测它的作用也是为了消毒和驱潮。其实,这种方法目前在一些农村还一直沿用。 另据专家推测,古人在陶罐中放石灰可能与那个时期的水质有关。虽然目前不能对商代张营地区的水质进行考察,但就北京地区的水质分析,水质偏硬,苦井多,甜井少。 矿泉水(英文:mineral water)是指水中含有矿物质或其他溶解的物质,从而改变了它的味道或有治疗功效。 对于矿泉水,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九项界限指标包括锂、锶、锌、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和溶解性总固体,矿泉水中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达到界限指标的要求。换言之,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上述成份,才可以称为天然矿泉水。 现时欧洲地区有一个完整的矿泉水标准,1993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简称CAC)在欧洲地区标准上提出修改意见,并打算讨论通过变成世界性统一的矿泉水标准。 由于矿泉水的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特殊化学成分、有机物和气体,或者具有较高的温度(超过20℃),所以能影响人体的生理作用,医治某些疾病,如关节炎、神经衰弱、皮肤病等。它一般是天然产生的;广义地说,自来水也是一种矿泉水。 中国的天然矿泉水含量达标较多的偏硅酸、锂、锶为例,这些元素具有与钙、镁相似的生物学作用,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骨骼钙化,防治骨质疏松;还能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脏,降低心脑血管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偏硅酸含量高低,是世界各国评价矿泉水质量最常用、最重要的界限指标之一。矿泉水中的锂和溴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具有安定情绪和镇静作用。长期饮用矿泉水还能补充膳食中钙、镁、锌、硒、碘等营养素的不足,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预防肿瘤,防治高血压,痛风与风湿性疾病也有着良好作用。此外,绝大多数矿泉水属微碱性,适合于人体内环境的生理特点,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疲劳恢复。 但应注意,保加利亚的医学专家警示:矿物质含量高的矿泉水会威胁婴儿的健康!保加利亚儿科专家玛斯拉尔斯卡指出,对于婴幼儿来说,每升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不宜超过100毫克,其中钠要低于20毫克,氟要低于1.5毫克。超过这个阈值,就可能对新生儿的肾脏造成威胁。显然,大多数矿泉水对孩子来说,都显得太「硬」了。 矿泉水含有多种矿物盐类,微量元素。从营养学角度来说,矿泉水其营养保健作用,经过国内外学者从生命科学的领域包括生理学、医学、营养学范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得到了科学的确认,公认矿泉水是人类最佳的饮料。 从中医角度来说,明代著名医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矿泉水「甘温、无毒,久服保健,润体不老」。李时珍将煎药用水就分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种,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对于煎药来说,矿泉水却不是一个好选择。用矿泉水送服药物,也可能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