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新约圣经【使徒行传第二十七章】为我们展示一幅古罗马时期欧洲和中东之间的交通图。 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半球30度到40度的大陆西岸。其分布区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至于洋流方面,冬季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这里的表层海水无论什么季节都是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地中海表层海水的蒸发量每秒钟约高达10万吨,所以海水盐度高达37%0(仅次于红海的 41%0),特别在清冷的冬季,沉重的表层水会下沉至海底,再向西流出直布罗陀海峡,而大西洋盐度较小的海水会从潜流出去的高盐度水上层反向流入地中海,以补充地中海流失的水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就曾为了躲避敌方的侦察而关掉马达,再利用上、下两层反向流动的洋流,顺流进出地中海。换言之,无论风向和洋流都是有利向西北方向的。对于要从南部越过地中海驶往北部的船只,季候风和洋流的方向是不利的。 保罗这次的航程,起航时间是在「禁食的节期」指赎罪日,通常在九月底或十月初。当年(主后59年)的赎罪日是10月10日。禁食节是在赎罪日的前5天。9月中旬以后,地中海的气候开始变坏。故在9月中至11月中很危险,11月中至2月,风浪就更大,根本不可能航行。换言之,那段路程很难航行。 当时,身为罗马人的保罗要求前往罗马上诉。从埃及到意大利,有一条很吃重的贸易航线,专运粟米供应罗马广大的人口。由于古代船只未有足够的抗风设计,从亚力山大的船自然就要顺势向北先到每拉,然后依傍着亚西亚海岸,作第二段的航程。粟米贸易操纵在私营商人手上,由于罗马命脉所系就承受特别优厚的待遇,监管保罗的百夫长,必毫不迟疑地打算利用这一艘船上罗马去了。一般而言,船只多沿地中海岸航行,且避免冬天行船的。 使徒行传 27:1 非斯都既然定规了,叫我们坐船往意大利去,便将保罗和别的囚犯交给御营里的一个百夫长,名叫犹流。 使徒行传 27:2 有一只亚大米田的船,要沿着亚西亚一带地方的海边走,我们就上了那船开行;有马其顿的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我们同去。 这一行人起初乘的船,从亚大米田来(Adramyttium,亚大米田位于小亚西亚西岸上端的一海港,离特罗亚不远),可能正要沿亚西亚各港口回母港去。她们专营短程航线所以沿海岸走,且每个港口都停,这样的航行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到达意大利。港外有一大岛 Lesbos。 使徒行传 27:3 第二天,到了西顿;犹流宽待保罗,准他往朋友那里去,受他们的照应。 使徒行传 27:4 从那里又开船,因为风不顺,就贴着居比路背风岸行去。 地中海东岸兴建了西顿港,是约于公元前2700年由腓尼基人与与建的。西顿在该撒利亚以北约110公里,船行仅需一天。船只要横过地中海东北面。按蓝赛爵士的推算,船大约是在公元59年8月17日开航。可是由于夏尽初秋时节,风多偏西或西北,因此沿居比路东面背风岸,则较为容易,沿着岸边行,又可以争取海岸的晚风。 使徒行传 27:5 过了基利家、旁非利亚前面的海,就到了吕家的每拉。 绕过居比路,船就驶出了大海,可能仍沿岸边行,经过基利家(Cilicia)旁非利亚(Pamphylia),有晚风和西海潮相送,一直来到了小亚细亚西南吕家省的省会每拉(Myra of Lycia),是吕家的海港。每拉是海上交通的一个重要中心,是埃及供应罗马的粮船必经之一个主要港口。 使徒行传 27:6 在那里,百夫长遇见一只亚力山大的船,要往意大利去,便叫我们上了那船。 百夫长叫囚犯换乘亚历山太(见18:24)船,船载276人(v.37)和麦子。当时埃及是罗马帝国的大粮仓,所以经常有粮船从亚力山太开到罗马。再者,当时在这两地之间运送麦子的粮船,乃是属于国家机构的,故也附带接送公务人员。 ((系列三,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