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迦太基人,古代的名族名称。生活在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 - 公元前6世纪,迦太基开始向非洲内陆扩展,并控制了北非的大部分腓尼基人殖民地。与此同时,迦太基亦向西地中海进发,占领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岛屿、撒丁岛、科西嘉岛及西西里岛西部等,开始称霸西地中海,与希腊分别控制着地中海的西东两边。由公元前6世纪开始,迦太基先地中海西部的希腊人发生冲突。其后,罗马人为了与迦太基人争地中海的海洋控制权,先后发生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人获得最终的胜利。公元146年,罗马帝国击败迦太基,夺得地中海霸权。罗马在北非建造近600个城市,大部分罗马帝国遗址,是建于旧迦太基人殖民地之上。至今北非仍保存有许多罗马时期的遗迹,让人去凭吊这个一度雄视全球帝国的荣耀。 之后一千多年,突尼斯先后受到汪达尔王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统治。突尼西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奥斯曼帝国统治(这一时期被称为突尼斯摄政时期)。在1881年时,随着法国对殖民地的开拓,转而成为法国的被保护国。1956年3月20日,在殖民地独立风潮之际,突尼西亚赢得了独立,正式改名为突尼西亚王国。 突尼西亚境内罗马古迹的数量较利比亚多。罗马在北非建造近600个城市中,突尼西亚北部Bagradas河沿岸的城市就有200个,城市之间距离颇近。迦太基遗址是最著名的,位于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濒临地中海,是迦太基的首都。迦太基(QRT HDST,该词源于腓尼基语,意为「新的城市」,英Carthage)坐落于非洲北海岸(今突尼斯),与罗马隔海相望。最后因为在三次布匿战争(Punic Wars)中均被罗马打败而灭亡。罗马人迦太基城在原来的废墟上重建起来,成为仅次于意大利罗马的第二大城。废墟里有罗马时代兴建的斗兽场、浴场、村落等古迹。安东尼浴室是罗马皇帝安东尼统治时期修建的,占地面积约三公顷半,设有更衣室、游泳池、按摩室、蒸浴室、温水室、冷水室。供浴室用的水是通过渡槽从60公里外的扎古角引来的。三万立方米的贮水池至今仍在使用。附近西面山丘建圣•路易大教堂,大教堂的东侧是迦太基文明博物馆,博物馆收藏有迦太基考古区出土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和资料。197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迦太基遗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名单中。突尼斯政府在这个遗址建立了国家考古公园。今天的迦太基城见证「迦太基人的黄昏」。 El Djem在罗马时代称Thysdrus,也是个建立在腓尼基人遗址上的城市,在北非是仅次于迦太基的第二大城,2世纪时因输出当地制造的橄榄油而特别繁荣。3世纪初,当时的省长,后来称帝的Gordian建造了可容纳35,000人的椭圆形斗兽场,外部长轴直径149公尺,短轴直径124公尺,高30公尺,内部舞台长径65公尺,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有16个关野兽的房间,为世界第三大的斗兽场。EI Diem的其它罗马古迹、别墅等建筑,保存得相当完好。Bulla Regia除了长方形会堂、斗兽场外,还有适应当地气候的独特两层中庭(atrium)的住宅(domus)建筑,可惜受地震毁损,楼上崩塌物掉落到地下层的地板上。它也受流沙保护,1906年开始发掘,才重见天日。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公布的全球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上,突尼斯位列世界第38位,连续多年稳居非洲大陆首位。然而,这一切却难掩突尼斯长期以来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问题。 迦太基人的后裔是今天的突尼斯人。今日的突尼斯人已去去了古代迦太基人从事商业拓展和开辟强土的魄力。今日的突尼斯人乐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个性,突尼斯的节庆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性格。无论是盎然的春季还是收获的夏季,无论是捕鱼的繁忙还是当地的朝圣日,这些都会成为突尼斯当地居民普天同庆的节日。北非的突尼斯早就离开了世界的历史舞台。2011年年初茉莉花革命爆发,突尼人成功推翻本•阿里的政权,并且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广大的回响,也唤起世人对这个古老帝国的重新注意。 (系列六,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