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考古学者寻获「埃及艳后」妹妹的遗骨 已阅:1104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2009年,考古学家将在埃及北方的亚历山德拉展开寻找埃及艳后的掘墓工程,已经锁定三处,千百年来始终成谜的埃及艳后最后安息之地即将曝光。一群法国的考古学家最近也在亚历山德拉的阿布吉尔湾附近发现了埃及艳后的宫殿遗址。CHINESEMAHAN曾以「沉没在水下的古亚历山大城和埃及艳后时代的古沈船」为题作过介绍。2009年,埃及考古学家在埃及北部亚历山大港附近的地中海水域打捞起2000多年前的一座神庙塔门。这座塔门为红色花岗岩质地,原来是伊西斯(古埃及司生育和繁殖的女神)神庙入口处的一部分,也曾经是「埃及艳后」克莱奥帕特拉的宫殿延伸的一部分,后来被海水淹没。埃及考古学家还计划挖掘亚历山大港附近一座神庙的遗址。埃及考古学家相信,古埃及历史上著名的埃及艳后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罗马情人马克•安东尼的遗骸就葬在这个神庙底下,然而他们的墓穴已经被水淹没。埃及考古学家在这一庙宇遗址内发现了大量刻有埃及艳后头像的古代硬币。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一条通往「水下陵墓」的120米长隧道,埃及考古学家打算先抽干隧道中的积水,然后才对埃及艳后可能的墓穴展开挖掘工作。

克莱奥帕特拉和阿尔西诺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同为托勒密12世的女儿。传说中,为防止阿尔西诺篡夺王位,克莱奥帕特拉要求她的情人马克•安东尼于公元前41年命人杀死了自己的妹妹。阿尔西诺的遗骨位于以弗所罗马古城遗址(现今土耳其境内)的陵墓中。阿尔西诺和克莱奥帕特拉及尤利乌斯•恺撒在权力争斗中失败,被放逐到以弗所。这个独特的八角形陵墓于1926年首次被考古学家打开。陵墓内有一个精美石棺,石棺里有一具遗骨。考古学家取走头骨做检查和测量,但头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丢失。20世纪90年代,奥地利考古学家希尔克•蒂尔再次进入陵墓,发现了无头的少女遗骨。陵墓独特的八角形形状暗示它的主人与亚历山大灯塔有联系,于是蒂尔猜测陵墓主人为克莱奥帕特拉的妹妹。2009年,报导称考古学家和法医专家相信已找到「埃及艳后」妹妹阿尔西诺的遗骨。她遗骨的确认有助分析克莱奥帕特拉的血统。

公元前30年,屋大维吞并了托勒密埃及,并将其纳为罗马的一个行省。作为罗马行省的埃及包括了除西奈半岛之外现今埃及的大部。埃及行省西邻克雷塔和昔兰尼加行省,东接犹太行省(后为阿拉伯行省)。埃及行省是罗马帝国最重要的谷物生产地。罗马把埃及变成了一个省,统治了500年之久。

在埃及,历史上亚历山大城大名鼎鼎,当地现时火车站旁边挖出的一个小小罗马社区,都成了萶名的名胜景点。

沃吕比利斯(Volubilis),有人说这一名字出自古城四周遍野的夹竹桃,也有人说它应是牵牛花,于是,便有国人将它译为「牵牛花城」。这城是一座完全可以媲美于土耳其的依弗所(Ephesus)、约旦的杰拉什(Jerash)和叙利亚的帕尔米拉(Palmyra)的罗马古城遗址,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人说它建于公元前3世纪,「埃及艳后」的陪都,以及据说是凯撒女婿的茹巴二世(Juba II)的行宫——不过,当公元前30年屋大维进攻埃及,埃及艳后自杀后埃及并入了罗马,沃吕比利斯也便成了罗马人在北非的一座最具规模的「前哨城市」。公元2世纪沃吕比利斯盛极一时,城池周长2.5公里,开着6座城门,城里居住着2万多居民,它不仅成为罗马帝国粮食的主要供应地,而且盛产橄榄油,仅城内的橄榄油作坊就多达50家,而且至今仍留有遗迹。沃吕比利斯考古遗址的面积大约为800×600平方米,是昔日沃吕比利斯古城最主要的部分。有昔日的罗马剧场,剧场的前面应该是一座神庙。古城遗址标志性的建筑凯旋门。豪华的浴室和各种形状的水池。有人统计过,这些露天的马赛克镶嵌画大约还有300多幅。据说它建于公元217年,那还是罗马人在沃吕比利斯的鼎盛时期。古城毁于1755年的那场大地震,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874年才被考古发现,1915年大规模地发掘后,沃吕比利斯终于得以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一个意大利考古队在开罗西南的法尤姆省发现古埃及罗马时期的档案,150个瓷片上用古埃及语言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其声明说,意大利考古队存加伦湖北部两千公里的索贝克神庙发现了有关档案。

(系列十,未完待续)


作者:chinesemahan (2012/1/15 22:21:08)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648.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