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宋国灭郜国 郜国故址重新发现 已阅:1436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郜姓的来源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受封于郜(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建立郜国。当时的郜国包括南郜和北郜两个部分。北郜在今山东省成武县的东南部,南郜则在成武县北部之南的二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就有了相当规模的城市,当地县城出土的文物表明这里是一座东周古城外,还有周初郜国故城址。郜城所处位置,根据杜预《春秋》注云:「济阴城武县东南有郜城。」后世史志多袭此说。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引《十三州志》曰:「今成武县东南有郜城,俗谓之北郜者也。」自此,世有南郜北郜之论。其后郑樵《通志》、乐史《太平寰宇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及于慎行《兖州府志》等都认定成武县有二郜城。对其位置,有的说在县东南20里,有的说在县东南18里,《春秋地名考略》并指出:「北郜城为郜国,又南二里曰南郜城,则宋邑也。」

在文亭山遗址一带,上世纪50年代曾发现古墓葬,出土有战国铜器多件,当是贵族墓地。故城内出土大量大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生活用具则有各式鬲、豆、平底罐、盂、洗、拍、水管弯头、壶、盆、瓮、钵等器物。1986年城湖开挖鱼池,,发现有较多的陶圈井,以及各种类型的板瓦、筒瓦、瓦当和多类器物的陶片。文化层下叠压着厚约1米的夯土, 夯层厚约16~25厘米。据满布建筑材料分析,此处应是贵族府第或官邸所在。南护城堤中段,发现用黑粘土夯筑的遗存,夯层清晰,每层厚约12厘米。层面不平,满布密集的夯窝,排列有序。夯窝呈圆形环底状,口径6厘米。推断为春秋时代的城垣。历史工作者对出土器物进行了考察分析后,认定湖下埋藏的是一先秦古城遗址,就是古郜国的都城。因低洼积水,故称「城湖」。成武故城遗址遗址位于成武县护城堤内。以北、旧城的护城堤以内的广大范围,东西长 3525 米,南北宽 1800 米,总面积 632.5 万平方米。面积如此之大的遗址,在菏泽市尚属首次发现。经过调查、勘探得知,该遗址是西周时期的郜国故城址。郜国故城址的发现和确认,不仅增添了城市考古的新资料,填补了菏泽地区东周设防城市的空白,而且对研究郜国史提供了实物资料。特别是对研究郜国的经济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2 年 6 月,该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全县共有省、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 处,其中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处,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 处,其它已知文物点 30 余处,另外还有山东省重要石刻两通,馆藏珍贵历史文物 140 件。

诗人刘玫《郜城春晓》又云:
胜地天成亦在人,东南一望郜城新。
层峦叠翠烟中画,紫陌青畦太古民。
到处莺声听隐树,无边草色喜成茵。
试观瑞霭城头上,欲向山灵问卜邻。

春秋时期,郜国被宋国所吞灭。关于郜国灭亡的时间,在史籍《左传》上记载:「僖二十年。夏,郜子来朝」。鲁厘公(鲁僖公)姬申二十年即周襄王姬郑十二年,亦即公元前640年,表明至少在此际郜国仍然存在,但郜国何时灭于宋国却无确切纪年。

可以确定的是,在春秋时期的宋国大夫中有一位郜延年,这从侧面说明了宋国灭郜国应在春秋时期,也表明发源于山东城武之郜氏族人在春秋时期已迁播至今河南省境。


作者:chinesemahan (2012/3/25 18:22:47)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937.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