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位于香港西营盘的中联办,正式的名称是「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是中央人民政府驻港的正式代表机构。 中联办的前身是香港「新华社」。「新华社」是香港在英国殖民地政府时代北京的代表机构。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1934年10月,红色中华通讯社随中央红军长。1937年1月,中央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1947年5月1日,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个海外机构——香港分社成立,首任社长是乔冠华,当时分社仅有15人,主要工作是抄收新华总社的电讯稿,编辑成英文稿与中文稿发给在港媒体及东南亚媒体,香港分社并不在本港采访。1950年1月6日,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次日中华民国外交部两港外交特派员公署驻港办事处自行关闭,结束了中华民国与港英的政府间正式关系。英国当局坚决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驻正式的官方代表机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设立总领事馆。如果设立总领馆,等于正式承认香港是英国的属土或殖民地,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贯坚持认为香港是中国领土。在中英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北京只能继续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办理中英之间的事务性接触。 2000年1月,原「新华社香港分社」进行重组,新华通讯社香港特别行政区分社有限公司恢复其新闻机构本质,而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则分拆出来成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联办)。 香港作为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有派驻的机构,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在部份港人的心目中,经常疑神疑鬼,对中联办有这样那样的意见。 在工作的需要下,中联办官员自然经常与各方接触,商讨各种的事务。 像chinesemahan这种小人物,有时候也会因应工作的需要,也会获得中联办官员的接待。 最近,chinesemahan受邀参加中联办一个活动,活动假中联办38楼宴会厅举行。38楼宴会厅一边面海,朝向九龙方向,可以饱览维港景色,美不胜修。 当天应邀参加的宾客人数有限,均是各社团的领导人或代表人物,宾主合共一围,因此38楼宴会厅设了一张大圆台。在重视排资轮辈的社会中,坐位是身份的象征,因此每位嘉宾都编有位置,对号入座。 当天,主人家人介绍,中联办的席宴可以比得上国宴,因为厨师是来自中南海。这一天,餐桌上有餐单,餐单上印有厨师的名字,可见中联办对厨师十分重视。 当天菜式款式不多,但也有鲍鱼、燕窝等名珍贵食材所做的菜式。菜式不多,相信是适应香港人平日吃得太多的原故。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吃得多不一定要是一件好事,反而对健康没有益,食物有营养且为用者吸收才是重要。 饮宴自然离不开酒水。席上有红酒、茅台。chinesemahan只喝了一点红酒,但傍边会喝白酒的朋友说当天的茅台很味度很香,说是有10多年的历史,不知是不是。 Chinesemahan也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过一些国宴活动,相比之下,这一天的菜式清淡,可口。 当天,主人家介绍出席的最高级主任官员,主管这个部门,日后负责与大家联系。最高级主任官员简单的发言后,席间就是互相敬酒,随意交流意见,彼此认识。 记得毛泽东曾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是一个公关的年代,拉关系就是请客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