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2005年4月中旬,由中国古都学会主办的河南新密古城寨新寨古城学术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认为,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就是黄帝古都轩辕丘。 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位于新密市曲梁乡大樊庄村溱水东岸,城址面积17万平方米,城墙内外有护城河 ,城内中心位置发现有大型宫殿基址和廊庑式建筑城址规模宏大,城高沟深,气势宏伟,文化层丰富,保存完好,是在仰韶遗址基础上建筑的龙山时期的古代城址,考古工作者一致认定,该遗址是带有都邑性质的古城址。 从1997年10月份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历经5年,对古城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城区内外发掘得出来的文化遗存,有仰韶晚期的,有龙山早、中、晚期的,还有其他文化遗存,但以龙山早、中期为主,距今约4000至5000年,正好和黄帝文化的年代相对应。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的一位专家认为,黄帝是有熊国君,居轩辕丘,也可以说国都在轩辕丘。明《御批历史资治纲签》、《新刊通鉴辑要》、《广舆记》、清《竹书纪年集证》、《易知录摘要类编》等书,以及不同时期的《河南通志》都只是对轩辕丘概括的说明,没有具体位置。比较明确的也只是说有熊氏之国「溱洧襟带于前,梅泰环拱于后。」这一段话,指出梅山、泰山在轩辕丘之后,溱水、洧水在轩辕丘之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桂芩在其着的《黄帝轩辕丘考》中写道,古城寨古城址属新密市,其筑城的时间是龙山文化中早期之际。从地理位置和筑城时代看,与黄帝轩辕丘是相符的,所以,新密市古城寨城址就是黄帝轩辕丘。 新密古城寨原定名为西周「郐国故城」,198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7年至2000年调查、试掘确定为龙山文化城址,当时以中原地区面积最大,地面城墙保存较好而着称。 河南省新密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溱洧二水左右襟带、大隗具茨环列为屏,溱洧两岸古文化遗址密布,莪沟北岗裴岗文化遗址距今约八千多年历史。在该市范围内发现有裴、李岗文化遗址十二处、仰韶文化遗址十一处、龙山文化遗址十一处,其他还有二里头和二里岗等文化遗址多处。特别是溱洧二水交汇处的中心区域内,有黄帝古都轩辕丘;有黄帝先祖少典氏的方国有熊之墟;有黄帝后裔祝融、郐人和郑武公在此建都的祝融之墟、郐国故城和古郑城;还有夏启建都的新寨遗址;西周密人建国的密国都城;炎帝时补人建都的补国城,这些大小带有都邑性质的古城址共有十一处,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古都群。 古城寨遗址被发现后,2000年列入「中国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古城寨遗址与新寨遗址一起,被国家启动的大型文化建设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选定为四个重点研究项目。 所见遗存有房基、灰坑、瓮棺葬等,陶生活用器均是残片,有鼎、罐、瓮、钵等。年代为仰韶文化晚期。现存面积万余平方米。 出土物较为丰富,陶生活用器有鼎、罐、壶、瓮、折腹盆、大型斝、小型斝、罐、鬹、澄滤器、钵、碗、器盖等。城东的龙山文化遗址,在东墙以东,南北长250米,东面边沿在南北自然沟以西,西抵城墙,东西宽150米,面积为37,500平方米。 在古城寨城址龙山到殷墟时期的土样中,考古人员还收集到了粟、黍、小麦和藜四种农作物炭化种子。通过种子数量的统计分析,认定当时的农业是典型的以粟为主的早期旱作农业,并且农业生产水平较为发达,农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