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征服王朝。女真族原为辽朝的藩属,女真族首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1115年于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都立国,国号大金。金朝立国后,与北宋定「海上之盟」向辽朝宣战,于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随即撕毁与北宋之约,两次南下中原,于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时,领有华北地区以及秦岭、淮河以北的华中地区,使南宋、西夏与漠北塔塔儿、克烈等部落臣服而称霸东亚。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夹击之下灭亡。 金朝统治的区域大体包括了北宋时期的中原北方地区和辽朝统治的区域,墓葬风格大体再辽墓和宋墓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从墓葬的族属看,金统治区内的墓葬大体有女真族风格的墓葬、辽墓风格的墓葬和宋墓风格的墓葬。 近代,中外考古工作者对金代墓葬所做的考古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前半叶,最早关于金墓的考古工作多由日本人所做,如1910年东京帝国大学滨田耕作调查了东北境内的金墓,再如1936-1942年期间日本人在东北地区对金墓的调查和发掘,与此同时,中国也有学者对东北地区的金墓进行了调查,但这一时期的工作相对于辽墓的调查和发掘就显得很薄弱了。2.20世纪80年代以前,随着全国考古工作的进行,金墓被大量发现并认真的做了工作,其中有三类墓葬比较重要:第一类是在中原地区发现的汉人和契丹人风格的墓葬,尤其是有精美装饰的仿木结构砖室墓。第二类是在金源内地地区发现的女真人墓葬主要是金建国后的。第三类是在东北和北京地区发现的土坑石椁墓。3.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资料的逐渐丰富,学者们对金墓进行总结和初步研究,包括一下几方面:1.对金墓进行分区与分类型的研究;2.对金墓按照不同族属进行研究,主要是女真的葬制;3.对某种特殊的墓葬进行的研究,如火葬墓。4.对局部地区的金墓进行研究,如山西地区;5.对金墓的装饰和文化现象进行的研究。 从出土的金墓地区来说,以位于北京房山的金陵最重要,金陵区按功用可分为3个部分:1.帝陵区;2.坤厚陵区;3.诸王兆域。其他的金墓集中在下列四区:1.长城以北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2.河北地区以及山西北部地区。3.河南、山东地区。4晋南,关中地区。 按时间来说,已发现的金人墓葬大部分是海陵王正隆年以后的,尤以世宗、章宗年间的为多。金墓的繁荣可延续到卫绍王时期,早期的墓葬发现不多,而晚期的墓葬发现也少。 按墓葬的形式来说:第一期,金开国到正隆年以前,此期有特点的墓葬主要表现在东北地区和燕云地区的具有女真人风格的墓葬,在东北地区,发现了一些时代较早的土坑木椁墓,少量较大的墓葬使用带彩绘的木棺,墓葬有正方形,长方形和刀把形等,形制较多而不统一,墓穴挖得较深,随葬品较多,这类墓多为女真人的墓葬,在一、二区内流行土坑石椁墓。 第二期,世宗大定年以后到卫绍王之前。此期是金代的全盛时期,金墓的特征的形成,在东北地区的女真人风格的墓葬中开始流行火葬,出现了土坑石函墓,用石函和木匣盛放骨灰。土坑木椁墓中开始注重对墓的加工,用火焚烧墓框,有些墓在墓中积石或使用简单的砖室、石室墓。 第三期,大安元年到金亡(1209-1234)此期是金王朝从极盛走向衰亡的时期,北部地区渐次归入蒙古,此期发现的纪年墓较少,而且主要是大安年间的。女真人墓葬中未见木椁墓或石椁墓,而主要是砖室墓或石室墓,完成了从「有椁墓」向「墓室墓」的转化。 2007年9月25日至10月9日期间,许昌市文物工作队在恒达文峰城市花园抢救性发掘清理出7座古墓葬,其中汉代墓葬4座、南宋时期金人墓葬3座,出土瓷器打破了「钧不随葬」之说。 2011年,考古工作者在晋北进行长城调查时,无意间发现的在一个村子附近的田野之中,发现一个金人家族的墓群,数目达7、8座之多,但仅有2座保存还相对较好,并保存有壁画,其余大部分被破坏殆尽。
该帖子被chinesemahan在2012-7-7 11:13: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