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荆门郭店汉简与老莱子 已阅:1264 / 回复:0(楼主)

chinesemhan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西岸。此地山水秀美,景色宜人,核心景区在荆门境内的大洪山,1988年与张家界同时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拥有世界独有树种对节白蜡和古生物活化石古银杏等数十种珍贵树种,其中5公顷的中国最大古银杏原始群落被中国科学院评价为「20世纪末中国最有价值的地理大发现之一」。境内最具代表性的黄仙洞因两位道教仙人广成子、黄石公曾在洞中悟道羽化成仙而得名。

荆门是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荆门境内的最古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新时期时代(距今4600多年前)长江流域人类的聚集地屈家岭文化和沙洋马家院文化遗址。

荆门是楚文化的重要地方之一。纪南城留有楚庄王墓。郭店出土的国宝级文物「郭店楚简」。郭家岗出土战国女尸。

三国时,荆门留下许多三国遗迹,如「大架槽」、「响铃岗」、「关公坡」等。

荆地也还留下许多名人的足迹,如宋代(公元12世纪)理学大家陆九渊、民族英雄岳飞、唐朝陈子昂、刘禹锡、杜牧、宋代苏氏三父子、欧阳修等。

荆门更留下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是中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帝陵,也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

1993年6月,位于江汉平原上的荆门市沙洋县一个叫郭店的小村落,村民发现一个曾被盗的楚墓。经荆门市博物馆刘祖信检视后,认为是战国古墓(后称郭店1号楚墓)。由于该墓曾遭盗墓者的盗掘,墓外的泥水不断经过盗洞渗进椁室内,墓中的文物危在旦夕。情况危急,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于是上级文物管理部门呈报,经批准后,同意对该墓实施了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到了1993年10月,荆门市博物馆野外考古发掘。郭店一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木椁墓,其中遗存的铜铍、龙形玉带钩、七弦琴飞漆耳杯、漆奁等文物的形状及纹样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战国时期楚文化的风格。发掘者推断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在接近下层的清理工作中,一位工作人员忽然发现了一片约10厘米长的规则竹片。后来,发掘人员在最底层的北端发现了成堆的竹简。经统计,总共发现竹简800余枚。

郭店楚简的形制不尽一致。就长度而论,可以分作三类: 一类长度在三二•五厘米左右;另一类长二六•五-三O•六厘米;第三类长一五-一七•五厘米。竹简的形状也有两类。 一类竹简的两头平齐,另一类的两头修削成梯形。竹简上都有用以容纳编缦的契口。前两类长度的竹简每简有两个契口,上下各一个。最短的一类竹简则有三个契口,上、中飞下各一个。

专家们经过4年的努力后,对竹简进行全面的文字识别,把散落和次序混乱的竹简重新排序,并进行了注释。专家研究表明,郭店楚墓竹简一共804枚,共计1.3万余字,全部是战国中期以前儒、道两家的重要理论著述。其中道家著作4篇,儒家著作14篇,这18篇先秦典籍,除《老子》、《缁衣》有传世本,《五行》曾见于长沙马王堆帛书外,其余各篇均为失传2000多年的先秦佚书。

后经整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郭店楚墓竹简》一书,包括《缁衣》、《五行》、《老子》、《太一生水》五部,为先秦儒道两家典籍与前所未见的古代佚书共18篇。

简本《老子》甲、乙飞丙是迄今为止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它的绝大部分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但不分德经和道经,而且章次与今本也不相对应。简本《老子》分见于今本《老子》的三一章,其内容有的相当于今本全章,有的只相当于该章的一部或大部。简本现存二O四六字,约为今本的五分之二。由于墓葬数次被盗,竹简有缺失,简本《老子》亦不例外。故无法精确估计简本原有的数量。

《太一生水》是一篇佚文。文中的「太一」就是先秦时期所称的「道」。该文主要论述「太一」与天、地、四时、阴阳等的关系,是一篇十分重要的道家著作。

《缁衣》的内容与今本《礼记•缁衣》大体相合,但两者的分章及章次却差别较大,文字亦有差别。两相校勘,可以发现今本的若干错误。《五行》曾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简本文字与之有一些相异之处。以前有学者论证,《缁衣》的作者是子思。马王堆帛书整理者指出,《五行》属于思孟学派。此次两篇著作同出于一墓之中,或许暗示当时思孟学派在楚地流传甚广 。

在郭店楚简出土之前,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出土了近5000枚简,1975年,云梦睡虎地一座秦墓出土了1100多枚。银雀山主土的竹简主要是兵书,睡虎地主要是法律,而郭店楚简,则是儒道两家的文献著作。

楚墓的墓主,学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一名贵族;有人认为是;有人更认为抱石投水而死的屈原。

老莱子便是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背景下出现的一位文化大师。他究竟是否姓老?他与老子是否同一人,都留下千古的疑问。


作者:chinesemahan (2010/11/10 15:51:5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1,136.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