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老姓与长寿 已阅:1202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老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老字的,象是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老字的本义是表示年老,衰老
老人是指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老,考也。七十曰老。——《说文》
七十以上曰老。——《礼记•曲礼》
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
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
老冉冉其将至兮。——《楚辞•离骚》
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管子•海王》注
所以老姓占了便宜,一开始便是老,无论如何都大家大,比大家年长。

《说文》说七十日老。但是古代的典籍记载:古人比现代人长寿得多。

据《旧约•创世纪》记载:
11:10 闪的后代记在下面。洪水以后二年,闪一百岁生了亚法撒。
11:11 闪生亚法撒之后,又活了五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闪600岁
11:12 亚法撒活到三十五岁,生了色拉。
11:13 亚法撒生色拉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儿养女。──亚法撒438岁
11:14 色拉活到三十岁,生了希伯。
11:15 色拉生希伯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儿养女。   ──色拉433岁
11:16 希伯活到三十四岁,生了法勒。
11:17 希伯生法勒之后,又活了四百三十年,并且生儿养女。  ──希伯464岁
11:18 法勒活到三十岁,生了拉吴。
11:19 法勒生拉吴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九年,并且生儿养女。  ──法勒239岁
11:20 拉吴活到三十二岁,生了西鹿。
11:21 拉吴生西鹿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七年,并且生儿养女。  ──拉吴239岁
11:22 西鹿活到三十岁,生了拿鹤。
11:23 西鹿生拿鹤之后,又活了二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西鹿230岁
11:24 拿鹤活到二十九岁,生了他拉。
11:25 拿鹤生他拉之后,又活了一百一十九年,并且生儿养女。 ──拿鹤148岁
11:26 他拉活到七十岁,生了亚伯兰,拿鹤,哈兰。
11:32 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         ──他拉205岁
21:5  他儿子艾萨克生的时候,亚伯拉罕年一百岁。    ──亚伯拉罕至少100岁

此外,旧约圣经《申命纪》34:7:“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摩西120岁

根据巴比伦古代图书和圣经记载,大洪水之前人的平均寿命是500岁,大洪水以后则是120岁。

因此,有些人认为,世界大洪水是人类寿命长短的分水岭。大洪水使地球的生态环球产生了剧变,令人类的寿命大为缩短。

考古学家挖出的一些骨架和遗骸的寿命都远远超过了一二百年。在前苏联时期,维克多-祖亚金研究了一具挖出的人骨,结果是惊人的,认为这个人的寿命达到了1500年。

中国著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则指出,人类天然的寿命应该有100岁。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英国营养学家、长寿学家萨利•比尔的巨著,主要目的是传播最新的长寿观念和保持年轻的原理。本书在欧美被誉为“健康长寿的守则”。 萨利•比尔亲自调查了世界上最长寿人居住的五个地区,对长寿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作了全面、科学的分析,得出了活到120岁并继续保持年轻活力的15个主要原则。她说:「你完全可以活到120岁,关键是在于你必须知道:你应该吃什么和不吃什么!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中国六个长寿之乡:江苏如皋、湖北钟祥、广西巴马、四川乐山、辽宁辽阳兴隆村、新疆克拉玛依。

有着中国「长寿之乡」美誉的如皋共生活着255位百岁老人。数据显示,如皋市现有人口145万,其中,90岁以上老人4000多人,80岁以上老人4万多人;全市人口平均寿命75.59岁,比全国平均寿命高4.59岁,比世界平均寿命高9.59岁。

最近,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挂上了「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两块牌匾。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开展的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巴马现有百岁老人81人,占当地总人口的31.7/10万。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百岁老人的比例为0.75/10万名,巴马的这一比例居世界前列

目前,中国百岁老人已达17800人。


作者:chinesemahan (2010/11/10 19:02:36)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918.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