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海外的佛山九江华侨有近20万人 已阅:1276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佛山九江镇起源于唐宋之间,有着800多年的历史。素有「鱼米之乡」、「小广州」美誉。九江镇,因有大小九条涌水源,由外分别流入汇合于此,通连西江,故名「九江」。九江因交通便利成为著名的侨乡。据不完全统计,九江镇在世界各地的华侨接近20万人。

广东南海九江镇现有本地人口约10.2万人,外来人口8.4万人,有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16万人,足迹遍布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的典型侨乡。九江华侨众多,他们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除了香港、澳门外,越南、墨西哥、美国、英国、法国等都有很多九江乡亲。

九江人出国后旅,在海外将同乡团结起来。美南海福荫堂的成立便是一个明证。该社团是南海九江、西樵、狮山三个地区旅居美国旧金山的邑侨于清咸丰五年即公元1855年共同创立的。早期抵美旧金山的华侨,南海人以九江乡籍最多,所以九江华侨倡议联合西樵、狮山乡梓,创立了旅美南海福荫堂。南海福荫堂是邑侨慈善机构,目的是扶助年老贫乏的邑侨返乡,以及将本邑先友的遗骨运回家乡安葬。福荫堂成立以来,捐资助学,赈济救灾,对南海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3年5月11日,美国旧金山市南海福荫堂升起了华埠第一面五星红旗,由此成为传统侨社中率先悬升五星红旗的社团,为当地华人社会的一件大事。

而归国的九江华侨成立九江镇归国华侨联合会,位于九江人民路24号。

据了解,九江人早在几个世纪之初便有很多本地人出外闯世界,他们在海外赚钱后,首先便是寄给家里支持家属生活。因为当年邮路不畅,很多人只能通过各种银号来寄钱。当时的九江,很多人靠海外的亲人寄钱生活。

侨居海内外的九江人,虽然各自拼搏,但很早就组织起各种侨会、商业团体,他们不但共谋互助,也联合起来协助家乡。早在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旅港南海九江镇商务局」(后改称「旅港南海九江商会」)便在香港成立,他们在海内外联谊乡亲,也关注家乡的建设。创会初期(1914年),恰好遇到九江桑园围崩决,旅港南海九江商会立即投入救济水灾当中,各项捐款源源不断寄回九江。

据介绍,在八年抗战期间,因为日军的侵入,国内与海外的交通、经济往来被迫中断,不少华侨家属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而饿死,抗战胜利后,香港商会、海外的同乡会等立即成立了一个灾后赈灾委员会,派人回来全面调查灾情,设立学校,推动各项建设的恢复。

解放后,华侨对九江建设的支持更是不遗余力,他们热心协助家乡兴教办学,捐建公共文化设施等。也许是因为久受「儒林之乡」儒雅之风的影响,九江华侨分外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华侨在九江兴建了不少学校,如旅港乡亲、原佛山市、南海市荣誉市民——曾家阜先生在九江投资的学校有:儒林中学、下北曾秩和纪念学校、曾秩和纪念初级中学、曾秩和纪念高级中学、下北曾秩和纪念学校附属幼儿园等。

17年来,曾家阜先生总捐赠金额达2700多万港元,被誉为教育慈善家。此外,旅港乡亲潘新安也捐资修建了潘溢佳纪念幼儿园、潘南典纪念小学、横玑本源学校等。

九江华侨除了热心教育外,还捐资修建了敬老院、医院等,如大谷敬老院、上东敬老院、九江医院等。

为了介绍九江华侨的历史,广东南海九江侨乡博物馆筹建办公室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华侨文物,以丰富和充实馆内藏品,以便在博物馆开放之际全面、系统地展示九江历史悠久的侨乡文化。征集活动将持续至2013年6月底结束。

当地政府决定在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九江吴家大院筹建九江侨乡博物馆。据该馆筹建办负责人介绍,此次征集的华侨文物以图片、实物和文字资料为主,要求其能够反映九江华侨、港澳台同胞迁移、工作、生活及社会活动历史演变、发展和现状,具有典型意义和时代特征。

该负责人称,迁离故土的普通人、参加公益慈善活动的名人、具有时代特征的名人故居、旧街商铺、旗杆夹等旧日影像;木船等特定时代的交通工具,留声机、金山箱等「洋货」以及族谱家谱、信札手稿、名歌名谣等,「这些散落民间的宝物都是此次征集的对象」。


作者:chinesemahan (2013/6/1 10:36:4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1,093.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