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宋玉是宋代末代之王说 已阅:1250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中国学者彭德撰有《宋玉生平考》长文(《东南文化》(南京博物院)1992年第6期),介绍了文学家宋玉的生平,对了解春秋宋国历史也有帮助。

根据彭德研究认为,宋玉约生于公元前327年。他引用《史记•宋微子世家》对宋国末世的记载:辟公三年卒,子剔成立。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攻袭剔成,剔成败奔齐,偃自立为宋君。《竹书纪年》指出,剔成即位并非权力的自然过渡,而是采取逼宫的方式将辟公废黜而自立。据此,宋玉的父亲宋王偃当生于辟公三年,即辟公决定立偃为太子而剔成的拥戴者发动宫廷政变的那一年。以此类推,宋玉则生于宋王偃攻袭剔成、自立为宋君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27年。

彭德认为,宋玉出生于江苏徐州。作为宋王偃的太子,宋玉出生于宋国都城,应该说是常识性判断。问题在于,宋王偃时,宋国都城在什么地方呢?成书于战国中晚期的《甘石星经》中,罗列有各国的辖地范围称:宋地,今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今之睢阳。

睢阳被列在宋地之末,显然已非都城。沛距徐州不远,二者的关系,如同南郡同楚郢都的关系一样。《史记•六国年表》:「(韩文侯)伐宋,到彭城,执宋君。」彭德据此可知,至迟在战国中期,宋已迁都徐州。《甘石星经》的主要作者甘德,活动于前386年前后,这两则文献可以互补。宋王偃是否也建都徐州呢?《说苑•立节》载:「宋康公(康王,即宋王偃的谥号)攻阿,屠单父。成公赵曰,赵在阿而宋屠单父,是赵无以自立也。且往诛宋。遂入宋,三月不得见。期年,宋康公病死,……遂立槁彭山之上。」《徐州志》载徐州西郊有大彭山,可作这段引文的注脚。杨雄《十二州箴•徐州箴》写道:「帝癸及辛,不祗不恪,忱缅于酒,……绝其绪祚。」宋为商祚之余绪,杨雄将宋承商祚终结于徐州,正是指出了徐州为宋亡国之君的都城。《郑氏诗谱•商颂谱》也有类似的表述方式:「武王伐纣,封兄微子启为宋公,代武庚为商后。其封域在禹贡徐州、泗滨西及豫州盟猪之野,自后政衰散亡。」

宋玉是楚籍宋人。彭德引用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王逸《楚辞章句》:「《九辩》者,楚大夫宋玉之所作也。」司马迁和王逸的著作,只能说明宋玉曾生活在楚国和在楚国做官,不能认定宋玉就是地道的楚人。

宋玉是宋国公子。并非任何客居异国的宋人或亡国的宋人都能以国为姓,只有宋国公族成员才有资格以国为姓。彭德认为,自昭公到辟公,宋国八十年间无大事可记。先秦史家偏重对事件的记载,如有王族要员出奔的国际新闻,史家绝不会放过。宋玉作为宋国公族成员,彭德指出能够找到的证据是宋王偃的公子出走的记载。这位出走的公子,正是宋玉。

宋玉是宋国的末代之王。按《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宋国的末代王为宋王偃。宋王偃四十三年,即公元前286年,齐国伐宋,国土分别为齐、魏、楚兼并,宋国随之宣告灭亡。不过,司马迁省略了一个对本文至关重要的史实。即大约在公元前299-295年间,宋王偃以「禅让」的方式,立太子为王,自己退居幕后。这位接受「禅让」的太子,才是真正的末代王—宋元王。

宋太子流亡国外,应该说是宋国历史上一件异常严峻的政治事件。但宋国不久即为齐国所灭,宋国宫廷档案的记录自然终止。宋国末代王的下落,也就不见于史籍,成为宋亡之际的一个难解之谜。

大凡出走者,均投奔其所在国的敌国。宋国只同楚、魏、齐接壤,并同三国敌对。由于齐国曾收容过同宋元王父子不共戴天的宋君剔成,宋元王不可能奔走齐国。宋元王也不可能奔魏。因为后来宋王偃为齐军击败,逃往魏国并客死在魏国一个叫温的地方;如果魏国曾接纳过他的逆子,宋王偃不可能会步其后尘。于是,宋元王奔楚,几乎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结论了。彭德认为,出走后的宋元王,就是随后出现在楚国的一位特殊人物—宋玉。

彭德引用宋玉《小言赋》中记载了一件史实,即楚襄王曾赐宋玉云梦之田。换言之,即楚王在楚国的「国家公园」中给了宋玉一块封地。倘若宋玉仅仅只是一般的宋国流亡贵族,甚至只是楚国的宋来子、宋遗的后裔,他就不可能享受如此殊荣。列国公子奔楚者,仅《左传》记载就不下十起。其中有幸受封的人,其封地多在楚国当时的边境。如吴公子夫概奔楚,昭王封之于棠溪。齐田忌奔楚,楚王封之于江南。宋玉受封,当在宋亡之前。当时,宋玉是一个有政治价值的流亡者,他既有时间,又有心境作《小言赋》这类轻松的智力游戏。

彭德还引用《史记•龟策列传》中,博士卫平同宋元王的几则对话,可作宋玉即宋元王的旁证。

宋玉约卒于公元前276年。死后,宋玉的葬地,隋唐以前的记载有两处。其一为湖北宜城。其二为湖南临澧。


作者:chinesemahan (2013/6/23 13:02:05)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220.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