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一般数据常称: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 有一种说法称,在周文王时,老子做守藏史(管库的官名),到武王时,他还担任柱 下史(相当秦汉的御史),人们看他如此长寿,就称他为「老子」。 有一对联曰: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是刘! 上联说的老子故事,下联说的刘邦的事迹。 不过,中国著名学者唐兰明确地说明:老子并不姓李,而是姓老。「老聃在古书中丝毫没有姓李的痕迹。」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 另一位学者高亨对此说有进一步的考证,他在《老子正诂•前记》中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他列出四条证据:一、先秦旧籍如《庄子》、《荀子》等,对孔、墨等人皆举其姓,称「孔子」、「墨子」,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二、「古有老姓而无李姓」。《风俗通义》:「老氏,颛顼子老童之后。」春秋时代无李姓。《史记•循吏列传》的李离,系《左传》士离之误,不作李。 老子的故乡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镇或今安徽涡阳))。 鹿邑县太清宫镇地处豫皖两省交界,东距京九铁路亳州站15公里,北距陇海铁路商丘站40公里,西距鹿邑县城5公里,北傍涡河,311国道横穿全境,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至今,太清宫镇境内有关老子的名胜古迹众多:太清宫太极殿、望月井、铭碑、古柏、隐山遗址、先天太后之赞碑、洞霄宫、圣母殿、娃娃殿、赖乡沟等20余处。 太清宫是老子生地留下的最重要的纪念建筑,现存有太极殿一座,唐柏及历代碑刻数十通。太清宫历史悠久,规模宏伟。汉延熹八年,汉桓帝两次派大臣到太清宫朝拜老子并建老子祠。自汉桓帝以来,唐、宋、金、元、清等历朝代典籍都有皇帝亲谒或派大臣拜竭的记载。 太清宫现存有「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文是玄宗对道德经的释文,为文物之珍品。太清宫北一里许的洞霄宫是纪念李母的建筑群,存有正殿及周围部分殿宇,宋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的先天太后之赞碑就立在这里。1961年、1978年隐山、太清宫分别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太清宫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在生,孔子曾多次问礼于老子,这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佳话。关于这个问题,《史记》等文献都有记载。在老子的故里鹿邑。在鹿邑县城西街有明代「孔子问礼处」碑刻一通,圆首,高1米,宽0.46米。由此证明孔子曾由当时的鲁国出发途经今亳州安溜镇的地方到鹿邑问礼于老子这件事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链条,当是可信的。据统计,发现孔子问礼汉画的地方有:山东嘉祥齐山、宋山、纸坊镇敬老院汉墓发现各1幅;收藏在济宁市博物馆的原武氏祠画像1幅;长清孝堂山郭氏祠画像1幅。陕西绥德县发现1幅。以山东嘉祥齐山出土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汉代画像石,石刻上层右端孔子率弟子20人晋谒老子,左端老子拄曲足杖面向孔子,后有弟子7人,孔子与老子之间有一顽童即项橐,作顽皮状。孔子的袖子中露出一个禽头,这是孔子准备向老子献的礼物——野鸡。「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汉代画像石大多发现于山东地区,而山东又以济宁地区为多。 被认为作者是老子的《老子》一书,又称为《道德经》,它是道家思想的源头,也是道教神仙修炼的祖基。1993年冬,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竹简本《老子》的出土,让人们知道《道德经》在东周战国中期已存在,因此它极可能是春秋时的老子所亲自撰写。考古发现的帛书版《道德经》,和通行版的有所区别。 考古数据明确显示:老子确有其人,并且是古代一名出色的思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