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开封古城出土,老丘位置更容易分辨 已阅:1388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争雄。当时的古城村一带恰为郑国的东北边陲,出于战略上的考虑,郑庄公命大将郑邴在古城村一带屯兵筑城,并劝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一般公认「启封」名称的含义是「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意」。

春秋时期,郑国的启封与城邑「仪」(「仪」北临浚水,又称浚仪。今开封城的前身)隔逢泽(沼泽地,又叫逢池)相望。有说春秋时期的「启封」,原址位于郑国的东北部,即现在开封市南约二十五公里左右的开封县朱仙镇古城一带。

公元前391年,魏、赵、韩三国在仪邑、榆关一带与楚国发生战争,楚国战败,楚国侵占卫国的仪邑被魏国所占。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为了避免秦国的侵扰,试图向中原发展,将都城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仪邑,号称大梁,启封遂成为魏都大梁的南大门,军事地位尤为重要,从此与隔逢泽相望的启封纳入魏国的版图,其军事地位更加突出。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后灭楚、灭燕、灭齐后统一六国,建立帝制,期间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随着郡县制的普及,遂遍行于全国。秦王政二十三(公元前224年),秦政府将启封置启封县,将大梁改浚仪县,从此启封为县的治所,并与此时的浚仪各为县治。

据史记载,郑庄公修筑启封城是为了战争的需要,城墙高大坚固,在历次战争中敌方均未能攻破。公元前207年,汉刘邦派周勃、曹参率兵进攻启封城,虽在启封一带大破秦军,但秦将赵贲龟缩在启封城内,汉军终未能攻破城池。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对这次战争有明确记载。

直至西汉景帝刘启即位时,因避景帝刘启讳,改启为开,是为「开封」,这便是如今「开封」一名的由来。

启封故城从唐贞观年间以后,就再也无人修葺,加上黄河泥沙无情地淹没,几乎使故城在地表上荡然无存。如今只有西墙一段高7米、宽30余米的残垣在向世人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夯筑城墙时留下的夯层、夯窝和柱洞历历在目。

1964年,启封故城西南侧的谭寨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块长36厘米、宽17.7厘米、厚8.8厘米的陶制青砖墓志铭。据考证,墓志铭是北魏时期,启封故城的历史遗物,上边清楚地写着墓地的方位「大魏太昌元年十二月,镇北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平阴太守郑君之铭……开封城西门二百步,横道北五十步。」根据村民指认,墓志铭出土位置,就在古城村西边,它从侧面印证了古启封城的准确位置。同时,也确定了故城外西侧为荥阳郑氏家族墓地。这块墓志砖的发现,印证了启封就是荥阳郑氏的发祥地,这里就是郑氏祖根的所在。

1987年,开封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故城遗址进行了勘探试挖掘,一个神秘的古城池被发现,整个古城村就坐落在这个城池里。该城池西高东低,古城墙自东向西逐渐升高。现在东、南、北三面城墙已埋人地7 -10米深,而惟有西城墙在地面上还残存有南北100多米长、30多米宽、7米高的古老遗址,向人们展示着古城的存在。考古证实,古城呈南北长、东西宽、北宽南窄的梯状,其四周长共3300米。

启封故城于1986年被开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宋国老桃和老丘当为老氏之采邑。老丘。古地名。春秋宋邑。在今河南开封东北陈留城北。《左传》定公十五年「郑罕达败宋师于老丘」,就指此处。今古代开封确定,老丘便更容易分辨出来。

该帖子被chinesemahan在2013-7-16 21:13:03编辑过

作者:chinesemahan (2013/7/16 21:12:15)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4,008.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