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明清佛山和珠江三角洲的柴薪供应 已阅:752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本文摘自刘正刚、陈嫦娥撰写的《明清珠江三角洲的燃料供求研究》论文。文中称: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燃料是珠三角地区冶铁、煮盐、制陶、制糖、缫丝等传统工商行业兴盛的重要动力,也是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传统燃料主要包括柴薪、煤炭等,尤以柴薪为大宗。由于珠三角消耗燃料庞大,燃料供应由本地逐渐向邻近地区延伸,甚至跨出省界。

矿冶是明清珠三角工商业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广东开采的矿产主要有铁、铜、金、银、锡等金属,矿业开采与冶炼多分布在山区,以就近利用林木、煤炭等燃料资源,广东煤炭较稀缺,木炭成为冶铁的主要燃料。佛山作为珠三角矿冶加工中心,其原料来自省内各地,典型者如阳山铜铅、罗定铁矿等均流向佛山。

广东造船业所需大量铁钉、铁链、铁锚、铁线皆取给于佛山冶铁业,广东不少盐场煮盐所用铁锅的需求也很大;再次,清代广州成为国内外贸易中心地,为佛山铁器打开了广阔的销路。佛山冶铸业至清末已衰微。而佛山作为珠三角冶铁业中心,柴薪的来源,因其「周围不产木材,即炊柴亦须贩自粤西」。

据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称,「雍正七、八、九年造报夷船出口册内,每船所买铁锅,少者自一百连至二、三百连不等,多者买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其不买铁锅之船,十不过一二。查铁锅一连,大者二个,小者四五六个不等,每连约重二十斤。若带至千连则重二万斤。」

其次,明清珠三角还是丝绸生产大省之一,逐渐形成了以南海九江、顺德龙山等为中心的蚕丝生产基地,珠三角成为仅次于江浙地区的蚕丝生产中心之一。据报道,清末珠三角「各处丝厂均用机器,全年烧柴每厂每日计需六千斤,南顺香三县统计,丝厂约二百家,每日约需柴十二万斤」,缫丝煮茧所费燃料不可谓不巨,以致早在清中叶就需从广西运来大量的松木炭至九江、顺德一带烘蚕茧。

人们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燃料。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六《实业》称,佛山「柴店、酒店及用柴多之家,恒赴栏购买」,全乡日销柴五、六十万斤。

不论是工业或民用的燃料,特别是用来燃烧的木碳是来自就近的山区。明清山区开发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热潮,由此造成的燃料资源紧缺制约了社会发展。广东燃料的紧缺也日益凸显,乾隆五年两广总督马尔泰奏称:「粤东山海交错,向多林木。时值生平日久,生齿浩繁,樵苏甚众,薪值每至高昂,闾阎不无难爨之虑。」

在求过于供的情况下,百姓所需木柴,「全乡日销五、六十万斤」,且价格持续攀升,「光绪初年,每百斤值银约三毫,光绪末年倍之。近且涨至三倍,其原因一由于河道梗塞,二由于机器缫丝厂用柴颇多所致。」清末因薪价高涨甚至影响了人们生活,宣统《番禺县续志》卷十二《实业志·树艺附》记载,「邑人火爨多用木柴,近年柴价翔贵」。

到了明清时期,珠三角地区的燃料供应依托珠江三大支流东江、西江、北江,尤以西江、北江为主。也有地方的供应,如据光绪《南海乡土志》记载,光绪年间,由罗定运至省城、佛山及九江乡的柴每年约有三万斤。


作者:chinesemahan (2016/2/28 18:24:30)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136.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