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桑园围和西樵山下的「桑基鱼塘」 已阅:805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从北宋到民国,珠三角土地开发的最大特点是围海造田,这项宏大的堤围工程在明、清达到鼎盛,涉及现今珠江沿岸的广州(增城、番禺)、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肇庆8个城市,最终成就是沿珠江河口两岸垦造出大片良田。

据《佛山文化周刊》报导,佛科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衡中青博士以《桑园围文化文献收集与整理研究》作研究课题,是市社科联2014年度的哲学社会科学结项课题之一。

桑园围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大型堤围,位于广东省南海和顺德境内珠江干流之一西江的下游,是西、北江干流主要堤围,分东、西围,抵御西、北江洪水。桑园围的形态大都是大围之内分小围,当地人民在围内种桑养蚕,种植水果,养殖鱼类,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农业系统。

据《南海县志》记载:桑园围在宋代徽宗年间(1101-公元1125年)始筑东、西堤,4年后再筑吉赞横基,分别分为沙头中塘围、龙江河澎围、桑园围、甘竹鸡分围。至明、清年间陆续筑保安围等14条小围。顺德县龙江段至民国初期才加高并联成围,1924年增建歌、龙江、狮颔口三座水闸后,成为一条较完整的园围。桑园围全长68.85公里,围内面积133.75平方公里,捍卫良田1500公顷,因有不少桑树园而得名。

衡中青研究中指出,桑园围是珠三角经济发达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给了珠三角后世经济腾飞第一桶金。围海造田的目的是扩大耕地面积,种植粮食作物。后来由于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大于粮食作物,一些种植水稻的农田改为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种桑养蚕,栽种水果、甘蔗、芭蕉、竹子,养鱼等等非粮食作物。

南海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邓芬曾在《农业考古》期刊上发表文章指出,珠三角的堤围,由于河网交错,堤防多闭合成圈,高度一般从2~3公尺到10公尺,堤顶宽1至3公尺,捍卫面积大的有20-30万亩,小的有几百亩甚至几十亩。「南海、顺德两县间的桑园围是当时比较著名的堤围。」

目前西樵山下仍完整保留着近10万亩「桑基鱼塘」区。

随着时代发展,桑园围如今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日渐弱化,大片桑基鱼塘从岭南水乡的土地上消失,如今仅在南海和顺德地区以景观形式有一些留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桑基鱼塘」正渐渐离佛山远去。


作者:chinesemahan (2016/2/28 18:37:19)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101.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