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宋代中国移民的迁徙 已阅:830 / 回复:0(楼主)

chinesemahan

沙旭升在《从中原人口南迁谈开封与客家的历史渊源》一文中大称:(中国)第三次大迁徙是最重要的一次迁徙,约持续40年,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都超过了以前各次,「客家人」的称谓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

文章称:1127年,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兵攻占后,宋高宗南渡,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南宋王朝。随高宗渡江南迁的臣民达百万之众。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载:「大驾初跸临安,故都及四方士民商贾辐辏。」当时从开封随迁人口超过60万人,仅吏胥、文武官员落籍杭州者就有8万人。朱熹说:「靖康之乱,中原涂炭,衣冠人物,萃于东南。」这次南迁的开封人,有不少是官僚阶层或知识分子。

文章列举称:张九成,字子韶,其先祖为开封人,徙居钱塘,绍兴二年(1132年),应进士科,后知温州。开封人孙惟信,避乱徙居婺州,光宗时弃官隐居西湖。开封人方淑,绍兴初进士及第,出仕德清县丞,遂家居于德清。当时从开封南迁落籍江浙一带的衣冠之家,见于记载的有史达祖、姚大章、俞山、董纪、茅瓒、闵如霖、蔡源、屠朝宗、刘铉、张鹄举、刘子京、唐桢、朱恩等,达上百家。

文章称: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第二次南下,先前南移至江淮一带的中原人纷纷渡江继续南移。绍兴四年(1134年)金兵再次渡淮,「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几千万人」。此次南迁,上自皇帝、宗室、文武官员,下至农工商人,人数之众,家族之多,超过了以前所有各次。

文章称:此次南宋宗室的迁徙,分两支迁往福建:管理皇族的南外宗正司设在泉州;西外宗正司设在福州。流徙的士大夫,又多聚岭南。为免受金人南侵,大批皇族、士大夫、僧侣、商人、地主、农户、工匠、手工业者,纷纷迁入泉州。当时,太祖德昭第五代孙赵子镠、赵子侁在南宋绍兴间随南外宗正司迁入泉州,从此在泉州繁衍后代。初南渡时宋宗室在泉州才349人,至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已增至1820人。景炎二年(1277年)六月,泉州守将蒲寿庚等以福建漳、泉二州降元,残杀赵宋皇室。大批赵姓皇室埋名隐姓,逃往闽西深山改称吴、辜、黄等姓。当今居住于闽西客家和泉州、漳州、厦门一带的客家人有不少是其后裔。

文章称:南宋灭亡后,包括南宋遗民和赵宋皇室子弟在内的10多万民众流亡粤、闽、赣、琼各地,部分赵姓皇室逐渐融入客家先民之中。两宋时期,从开封南迁的客家先民最多,主要有赵氏、魏氏、吴氏、蔡氏、三槐王氏、张氏、杨氏、叶氏、伊氏、汤氏等。

文章称:宋代,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是中原人南迁的聚集地,也是客家人再次迁徙的主要祖居地。据统计,宋代从中原迁到这里的姓氏有罗、李、陈、王、阮、黄、廖等44姓。《大埔罗氏族谱》载:罗氏遵生公21世孙景显公,居汴州(今开封)尚德里。至南宋时,第41世辉公,避乱江西磁龟,后迁福建宁化石壁。《崇正同人系谱》卷二《氏族》载:「

唐之末年,有宗室李孟,因避黄巢之乱,由长安迁于汴梁,继迁福建宁化石壁乡。」「宋季李孟公生李珠公,移居石壁村居住。」李珠生五子,四子李火德,人称火德公,为避战火,率领家族沿汀江而下,迁到福建上杭县丰朗村。李火德传有三子,后裔繁衍极盛,名人辈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即是客家李火德的第28代裔孙。李火德被誉为闽、粤、香港及东南亚李氏闽粤大始祖。

鄞江(今汀江)始祖张化孙,南宋贡生,诰封中宪大夫,原住宁化石壁村,后迁居福建上杭。其父张扬德曾在开封为官。张化孙生有18子,传108孙,后裔遍布闽、粤、赣、湘、桂、香港、澳门、台湾、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张化孙曾孙张敏承,明代时任开封知府,永乐二年(1402年)卒,诰授朝议大夫。据上杭《张化孙研究会》统计,海内外张化孙后裔已达千万人之众。


作者:chinesemahan (2016/2/29 13:23:06)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226.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