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信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粤赣军区独立二十二师师政治部技术书记,红九军团军团部见习参谋,第九军司令部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部作战参谋,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十一支队副参谋长兼大队长、第七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冀察热辽军区副参谋长,冀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东前线指挥所司令员兼党委书记,唐山警备区司令员,华北军区独立第二一○师师长。参加了东北各次战役作战。1948年9月率部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部参谋长兼秦塘水警区指挥所副司令,六十六军副军长。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1957年南京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山西军区副司令员。1985年享受副兵团职待遇。
湖南省永顺县人。土家族。一九三四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军团第四师政治部统计干事、青年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司令部参谋,苏鲁豫支队三大队作战参谋,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海边支队支队长,七旅二十团参谋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师七旅二十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三十九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九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教导团团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兵团职顾问。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山东省青州市(原益都县)人。1932年至1937年在青州省立第十中学和第四师范求学。1935年冬,在“一二·九”运动影响下参加了当地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做敌工、统战工作。1940年任益都县抗日动员委员会教育科长。同年冬起,先后任中共清河区委鲁迅文艺宣传大队副队长、队长,渤海军区政治部宣传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渤海军区特务一团俱乐部主任、七师宣传科长、华东野战军二十八军报社社长兼新华社二十八军支社社长、二十八军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调总政治部,历任《八一杂志》编缉组长、副总编辑,政工研究处处长,总政治部副秘书长。“文革”期间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1975年平反恢复工作,任总政群工部副部长、正军级顾问。1987年离休。1962年和1985年,参加《辞海》的编纂、修订工作,被聘为编委。八十年代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任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分支学科主编和军事人物分支学科顾问。1989年被聘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学科顾问。
广东南雄上朔村人,189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大革命时期,任中共南雄县第6区委书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政治部组织科员、军需处科长、军医处政委、红3军9师供给处主任、红4军1师2团供给处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红1军团供给部出纳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供给部政委、山东军区供给部政委、滨海军区后勤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供给部政委、山东军区供给部政委。 建国后,任山东军区后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病故。
原名彭佑先,福建省长汀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游击队,任汀瑞游击支队副中队长。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政治部保卫队政治委员、第一一团特务连政治委员兼连长,兆征县保卫队政治委员、县巡视员,中共长汀县古城区区委书记,兆征县监察委员会主席、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书记。参加了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斗。红军主力长征后,在汀州、瑞金、会昌等县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一营政治委员,第三支队五团政治处主任,挺进团政治委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七师挺进团政治委员,沿江支队副政治委员,第七师政治部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政治部组织部长,鲁南军区警备第八旅兼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鲁中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第四十六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一0三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江苏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