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滕氏论坛 >> 宗亲交流 >> 浏览主题 版主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信息之窗   站长信箱   宗亲交流   文化古迹   姓氏源流   名人传记   会员信息   取名研究  全部分类
  回复:清明时节念娘亲 第 51 楼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叹儿女忆母情。文章寄托哀思,无论何时父母都在身边。清明的雨,像父亲的念叨,像母亲的手。多想培老爹喝杯酒,培妈妈唠唠嗑。这一切只能在墓碑前做了。

作者:tengkuiquan (2014/3/28 15:13:23)   回复此贴
  回复:清明时节念娘亲 第 52 楼

滕健《梦农公逸事》新著,记叙清晰,运笔有力,值得一睹。

作者:滕永强 (2014/3/30 11:11:50)   回复此贴
  回复:清明时节念娘亲 第 53 楼

从滕健所写此文,读后便知,老滕家的故事真不少。

作者:滕林尧 (2014/3/31 13:46:05)   回复此贴
  回复:清明时节念娘亲 第 54 楼

做一个心中有梦的人是幸福的,而为了实现这个梦去奋斗,去拼搏,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无疑,也是幸福的。人生漫长也好,苦短也罢,如果能够像蒲公英那样绽放并放飞梦想,那样的人生才会因绚烂而多姿多彩。俄罗斯作家妥夫陀耶夫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粒种子,若不落在泥土里烂了,仍旧是一粒;若是烂了,就会生岀许多饱满的籽粒来。”诗人和诗歌,就是这样一粒种子,它根植于泥土,孵化着梦想,高举花朵和果实,向山川和飞鸟示爱,向蓝天和大地致敬。

作者:滕永强 (2014/4/3 17:58:58)   回复此贴
  回复:清明时节念娘亲 第 55 楼

“清明”情思
    


    怀念,是一种情感。

  每逢“清明”,我们兄弟姐妹几家都要聚到一起,去给父母扫墓。然而,这些年来,我们或早或晚,都是错开清明节这天的扫墓高峰,有时甚至一晚就晚过了七八天。站在父母很普通的墓碑前,我们全家十几口人,丝毫没有因迟来祭扫而感到心中不安,更不会因父母的墓地很一般、无法与别人家的豪华相比而内疚。之所以这样,都缘于墓碑下安眠着的我们的父母——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他们是我们那生前总会体谅别人、体谅儿女的善良、朴实的双亲。

  父亲是二十二年前带着欣慰、带着满足离开我们的——因为他的五个儿女都是共产党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那年,我们刚给他庆祝过八十大寿,三代同堂其乐融融;还因为他最疼爱的小孙子李根已经完全“是他的人了”,谁和老人顶嘴,老李家的“根”会立马站出来,怒斥道:“谁敢说我爷爷不好?!”

  父亲只念过三年私塾,却对文化十分尊崇。1978年我考上理想的大学后,父亲高看我一眼。寒冬,我深夜写作时,他把平时舍不得用的小煤炉搬进我的小屋。一次,为了省煤,火苗还蓝着他就把炉子搬进来了,我一会就头晕目眩,出现煤气中毒的征兆。父亲后悔不迭,以后再也没有心疼过家里的蜂窝煤。

  我曾认真想过,父亲是怎样教育、教训我们的?好像从来没有。记得他唯一算是“教诲”的一句话是:“多记着点别人的好。”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终于有了一次涨一级工资的机会,单位一位同事劝他,不要涨这一级,现在国家每月给你家的困难补助比这一级工资要多,你涨了工资,补助就可能申请不下来了。父亲很是感激,于是把指标“让”给了这位“好心人”。其实,涨工资是长久的,而“困难补助”是暂时的。多少年后,我们和他“理论”起这事儿,父亲却执拗地认为人家是好心,并教训我们道:“多记着点别人的好!”


作者:滕林尧 (2014/4/5 7:40:3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67 每页5条 当前11/14页 首页 上一翻页 [11] [12] [13] [1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滕氏论坛  执行时间:970.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