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解:我怀念中的京都人士啊,穿的狐皮袍子黄又黄。仪容端庄守定则,说话出口成篇章。行为举止合规距,这是人人所盼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解:我怀念中的京都人士啊,草笠布帽戴头上。特别是那位君子的乖儿女,头发长得密又长。我有多日没见到他们,心里忧愁不舒畅。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解:我怀念中的京都人士啊,戴在耳上的宝石亮晶晶。特别是那位君子的乖儿女,姓尹姓吉我心里明,我有多日没见到他们,愁肠百结不安宁。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解:我怀念中的京都人士啊,衣带下垂随风飘。特别是那位君子的乖儿女,小辫子象蝎尾高高翘。我有多时没见到他们了,心神老是跟着他们跑。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解:不是有意要垂下,衣带本来长过腰。小辫子不是有意要往上卷,而是自然向上翘。我有多时没见到他们了,心里如何不烦恼?
吉世芳译后感:细读此诗,联系诗人的身世,排除道学家们的臆测,即会发现,年轻时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为国家立下丰功伟绩的诗人,如今老了,却因家庭矛盾和误解,攆走了本来十分孝顺的好儿子,所幸儿子孝心不改,还以老爸的名字“吉”为氏,成家立业,生下多个儿女。老诗人越是想到那些孩子个个乖巧、聪颖、漂亮,就越是时时刻刻放心不下他们,连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衣带儿飘飘,小辫子翘翘,都魂牵梦绕。理解了老诗人所思所想,就理解了老诗人的心情,特别是听他一句“彼君子女,谓之尹吉”( 那位君子的乖儿女,姓尹姓吉我心里明)的心声,研读者的心灵,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震撼。什么是孝道,什么是舔犊之情,诗中都有曲折的、强烈的体现。让我们点燃心香,插到天台最高处,敬告于老祖宗英灵:老祖宗的后裔,“衣带儿飘飘,小辫子翘翘”的小天使,遍布华夏大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小子”、“大小子”们也不辱没先人,他们继承“穆如清风”的祖先传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吟哦独善, 发愤图强者,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