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吉世芳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回复:家族歷史探究 第 6 楼

四,清康熙谱中“无嗣”、“绝”的思考

    一个家族的兴旺,取决于子孙繁衍,但庞大的家族总会有些枝叶欠缺,造成“无嗣”、“绝后”,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现象总归还是少数。但在康熙谱记载中,47位六世祖中,就有24位绝后,占到50%强;再往前查看,39位五世祖就有13位无后,也占有1/3;往后再看,40位七世祖就有17位无后,占到42.5%;39位八世祖也有8位无嗣。这么惊人的大量绝后,不能不让人感到吃惊。
    一般情况下,造成“绝后”,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A,夫妻双方确实因为生理原因,没有生育的,这是真正的“无嗣”;
     B,封建社会因重男轻女,虽有女孩但没有男孩的也叫“无嗣”、“绝后”;
     以上两种情况,兄弟之间如一方男孩多时,可以继嗣解决。
     C,虽有男孩,但男孩未到成年因特殊情况夭折,而造成断“根”的;如康熙谱中的十五世祖人文,因修谱时,他还年幼,谱中对身后没有作记载交待,但民国《寶應縣志》却记载为外出溺死,幼年聘妻繆氏成为“望门寡”而守贞被载入县志。
     D,虽然结过婚,但在女人没怀孕之前因故死亡的。如承所公次子十世祖坤生公,谱中就是一个“绝”字,其它未作交待,但據民國《寶應縣志》載云:吉坤生妻徐:年二十五夫殃,守苦節二十七年。从中可知坤生公“绝后”原因。
    不管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大量的绝后肯定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我经过推算,这个时期应当发生在明朝嘉靖期间。
    翻阅历史得知,嘉靖皇帝是个残暴童女以期长生不老的昏君,差点被宫女勒死。在他执政的45年间,天灾人祸不断,水灾、旱灾、煌灾,其中还有一场大地震,地震死亡人数有姓名记载的就达83万多,不知名的死者及未经奏报的死者更是不计其数。加之辽东大乱,战事频繁,抓兵运伕,人民生活在极端苦难之中,明朝的衰败应当说就起源于嘉靖。
    福四公避兵乱隐迹於宝应黄塍沟,看中的是这块地方“半屬高腴出米,半屬漥下出魚。”所以“公獨擇而處者,以此鄉爲魚米之鄉,可以爲子孫萬年基業。”殊不知,智者千算,也有一失,《合族譜序》中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真情:“始而居黃城溝者爲最多,其地半屬高腴,半屬窪下。時被水淹唯恐久而流離失所,又難考矣。”
    家族中绝后的原因多种多样,我想因不能生育的原因导致“无嗣”的可能性只在极少数,宝应自古就是涝区,安宜县城原在金湖的涂沟唐港一带,就是因为被淹没才迁址现在的地方。另外连年征战死于沙场的可能性也是极大。中国人一直奉行安居乐业,但安居不成,乐业无望,也就难怪家族不断有人外迁,不管是死是活,去闯荡一片新天地了。


作者:吉尔祥 (2011/7/23 11:04:55)   回复此贴
  回复:家族歷史探究 第 7 楼

五,清康熙谱中一些职名浅解

经略:
    筹划治理、要略、大略的官名,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高州:即高邮,古称高邮州,简称高州。
贡生: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庠生:
    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
廩生:
    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廩膳生员”的简称。“廩”:米仓,亦指储藏的米:仓~。明代州、府、县学生生员最初都供给廩膳,补助其生活。以后及清代,则须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的,才能取得禀生名义。
监生:
    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所谓荫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监的官僚子弟,此种荫生亦称荫监。
生员:
    明、清指经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通名生员,习称秀才,亦称诸生。生员常受本地教官(即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及学政(明为学道)监督考核。
黉学:
    是对入学后的“秀才”进行培养的地方。学生未入学前叫“童生”,考入黉学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童生入黉学乃是进身之始,须经考试入学。考试人数一般规定是每县三年二十名。初进黉学称为附生,也叫“秀才”或邑庠生员。入学后再经考试,成绩优等的称“廩生”,数额为二十名,可享受廩米银,或免除丁粮。成绩次佳的叫“增广生”,数额也是二十名,不享受廩米银。
旌表:
    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所谓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往往由地方官申报朝廷,获准后则赐以匾额,或由官府为造石坊,以彰显其名声气节。


作者:吉尔祥 (2011/10/7 20:10:22)   回复此贴
  回复 7:回复:家族歷史探究 第 8 楼

六,家中对于祖迁的口传

    祸兮“福”倚
    皆因“缘”果
    广积“善”举
    必有“庆”余
    2009年4月份我父亲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出院后我在家陪他,他头脑时而清醒,时而模糊。一日他突然问我,听说老谱上前几代用的不是真名吧。我一听就问他,你见过老谱?他说小时候听父亲跟哥哥说,宝应老人谈到过这事,谱上前几代不是真名,全是用一个字,然后弟兄按大小排的。我就问他是用什么字排的,他说记不得了,只记得第一代叫福公。并回忆起了家中的一段口传。
    传说老祖宗跟三个儿子,因“洪武赶杀”从苏州逃难外来,一路饥餐风宿,见一算卦的在路边,就去算了一卦。因当时老祖宗心不在焉,想着家里不断发生的祸事,就口随心想,就报出了一个“祸”字,此字一出,心中也悔,感到太不吉利,但也不好更改。算卦一看就说:客官想必是从苏州逃难而来?还有两子没跟你一阵到此?老祖宗见他算的很准,也就实话实说:两个大孩子在后面断后,掩护他们逃难到此,并请教以后怎么办,才能躲过此灾?算卦的就写了十六个字给他,按此去做,必保子孙无忧。以后到了宝应居住下来,就隐姓埋名,回想苏州大劫没死,也算是“福”,于是就用“福”字自称,后代就各用了这十六个字中的几个字来排讳。
    经过他断断续续的多次回忆,我记下来了。也正是由于我父亲的提醒,我才回想起我祖父在世时写过的这十六个字,凭大致影响回忆写出来,重新整理,就变成了上面这一段话。我将这十六个字拿给我父亲看,他说他只知道“福”字的由来,对其它几代人用字不知道,具体的哪十六个字就更不清楚,只说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1967年,我祖父在官塘供销社,被造反派以所谓的“大地主、大叛徒、大特务”揪出来批斗。其实他被批斗的根本原因不是上面三个罪名,而是他的工资问题。1959年他到官塘供销社工作时,工资定为80多元钱,好多职工认为他岁数大,在单位还要受到各方面的照顾,工资太高了,所以后来的调资,别人是增资,他却变成了减资,到1967年时,工资只有60多元钱了。就这工资当时还算是很高的,因为供销社主任才拿42元钱,一般的职工也只有30元左右。加之我祖父处事耿直,不会哄人,这就导致了他的被批斗。但我祖父在官塘老一辈人心目中的影响是很好的,所以当一些毛头小伙子将我祖父批斗了后,他们回家后立即受到了他们父母的批评。我父亲和我伯父得知我祖父的事后,赶到官塘供销社,这些造反派二话没说就放人了,只是不要他上班了,每月给8元生活费回家养老。哪时没有退休制度,要是有退休制度,我祖父早该回家休息了,因1967年我祖父已67岁了。这8元钱的生活费是不够他老俩口生活的,所以他四处上访,终因是造反派掌权没人理他。因此在家写诗作词,发发牢骚。所写的东西后被我母亲一火焚之。对于这十六字,我当时也认为是我祖父发的劳骚,写的自我安慰的话呢
    春节后,我去看望我大姑母(今年92岁),她记忆力、视力很好,在家还缝补衣服,只是耳背。我将这十六个字用毛笔写好,带给她看,她说时间久了,她也记不得是哪十六字,只不过宝应当时是有这种说法。因她读过私塾,问了我老谱上的具体用字后,将它调整成下面这几句。
    祸倚“福”兮
    皆前“缘”乎
    广举“善”哉
    后必“庆”余
    这十六字的意思是:“祸”与“福”是相互依存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这一切的发生都是有前“缘”的,我们只要多做“善”事,后人就必定会有值得“庆”贺的事情出现。

该帖子被吉尔祥在2012-3-18 11:37:40编辑过

作者:吉尔祥 (2012/3/13 13:47:42)   回复此贴
  回复:家族歷史探究 第 9 楼

古代学校称庠,学生称庠生?

作者:吉涛 (2013/3/6 22:43:42)   回复此贴
  "s" 第 10 楼

讨债公司/蓝月传奇辅助/蓝月辅助

作者:nihaota (2022/8/28 23:51:2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0 每页5条 当前2/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1,824.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