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吉世芳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回复:古代的中华吉氏 第 6 楼


    4、兮甲吉甫的祖籍与祖先
    如今我们吉氏族人大多尊兮甲吉甫公为中华冯翊吉氏的鼻祖,奉吉甫公的长子伯奇公为冯翊吉氏的开基祖。那么,兮甲吉甫的祖籍何方、祖先何人呢?对此问题有两种说法,现简介如下:

    (1)第一种说法
    按一些谱牒资料记载,西周的兮甲吉甫是上古少昊的裔孙,吉氏和尹氏均宗于少昊、系于吉甫。现将相关资料摘录如下:
    清初,王相在《百家姓考略》中说:“[尹] 徵音。天水郡。系出少昊,裔孙寿为帝尧师。周有尹吉甫。[吉] 徵音。冯翊郡。周尹吉甫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吉平(本)。”
    清康熙五年(1666年),江苏江都南燕堂《吉氏族谱》“吉氏源流序”中说:“今考吉氏发祥,其初乃以国为姓,后复以王父字为姓者也。自少昊金天氏起,承承继继,递传至周有尹吉甫者,佐命中兴,倚为磐石,后子孙因念世功,复以王父字为姓,此吉氏一族所由起也。”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翰林兼三礼馆纂修金门诏所撰《吉氏宗支考》中说:“粤稽吉氏之初,为少昊金天氏子。绵历唐虞(尧舜)间,寿(少昊裔孙寿公)居河阳,说《道德经》教尧以无为之道,天下大治。夏商以来,代有闻人,及周宣王中兴,玁狁(严允)内侵,吉甫修广四牡,匡定王国,事载毛诗六月之章(《诗经•小雅•六月》),厥子伯奇,事后母至孝……迨后子姓蕃衍,以王父字为氏,遂有吉氏之支。今吉氏宗于少昊、系于吉甫也。”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江苏泰州敬胜堂《吉氏族谱》“序言”中说:“我吉氏裔出金天(少昊金天氏)、功显姬宗,届今三千余年,代有闻人,支派繁昌蔓延”。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纂修的湖南安化梦鹿堂《吉氏家乘》“远祖源流图”中说:“西周吉甫是上古少昊之后,仕周为卿士。”
民国八年(1919),四川合川(今重庆合川)《吉氏族谱》的“序言”中说:“考旧谱,云吉氏之祖系出少昊之后,尹吉甫为周卿士,受封冯翊。”
    此外,江苏丹阳《尹氏族谱》“历代年表和世系前编”中也说:少昊金天氏为尹氏的一世祖,少昊与其次妃所生之子般公为二世祖,寿公为七世祖(曾为帝尧师,又传道彭祖),西周宣王时的太师吉甫公为三十九世祖,吉甫的长子伯奇和次子伯邦(伯邽)为四十世祖等。
    按范文澜《中国通史》之说,少昊即少皞,姓己(一说姓嬴),名挚(一作质),号金天氏,居曲阜;少昊族是上古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东夷族杂居,接受了太皞(即伏羲或伏牺)族的文化,因此称为少皞,成为东夷文化的继承者。
    按《纲鉴合纂本•甲子纪元》记载,少昊系上古黄帝的长子,名元器(一作玄嚣),亦号青阳氏。黄帝崩,子少昊立,丁未年(公元前2594年)为少昊金天氏元年。少昊在位八十四年崩,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颛琐高阳氏立。
    按照此说,兮甲吉甫原本为“己姓”(上古黄帝族“十二姓”之一),其祖籍在山东曲阜,其祖先乃黄帝的长子少昊。

    (2)第二种说法
    台湾学者李辰冬(1907—1983)和湖北作家杨书案在相关论著和作品中,对西周兮甲吉甫祖籍、祖先的说法是:古代有一个以姞为姓的方国——鄂国,商代时被封为侯爵国,建都野王(今河南沁阳);周初时,姞姓的鄂国迁徙至湖北鄂城,在西周中期时被楚国的熊渠所并。吉甫公原本姓姞,是姞姓鄂氏的后裔,鄂国被并后,吉甫公的先人就从鄂城迁徙到楚国西北的房陵(今湖北房县)来了,并从楚风改称“兮氏”。
    按照此说,兮甲吉甫原本为“姞姓”(上古黄帝族“十二姓”之一),其祖籍在河南沁阳,其祖先乃黄帝的姞姓之子。


作者:122.96.253.* (2008/8/31 14:20:11)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的中华吉氏 第 7 楼


    五、古地“吉方”、古族“吉光”和商代“吉国”之说

    (1)古地“吉方”之说
    在古代甲骨文中有个字符(见附图)。对于这个古老的甲骨文字符,学者们一致认为这是上古山西的一个地名,但对其解读不一,有些学者将其解读为“屈、曲、昌”等,而马叙伦、王国维和丁山等学者则将其解读为“吉方”,系“吉”和“方”的合体字。由此可见,古代山西被称为“屈、曲、昌”的地方,其实就是“吉方”。按《左传》之说,屈地产良马,古钱币中也有“屈产之良”的打马格钱。按《辞海》之说,“屈”为古邑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在今山西吉县北。如今,在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商时期全图》上,就可以看到“吉方”的位置,乃在汾水之西、黄河之旁。
    (2)古族“吉光”之说
    按《山海经》及《抱朴子》、《瑞应图》、《初学记》等古代文献之说,上古之时,在黄河流域曾经生活、蕃衍着一个从事狩猎的部族,族人特别善于捕捉猛烈的野马;由于他们狩猎的经验丰富,捕杀猎物的本领高超,因而食用自给有余,族人就将所捕捉到的活野马驯养成来似飙风、去如闪电的骏马,并命其名曰“吉光神马”。于是,后人就将这个狩猎的古族称之为“吉光部族”,并与古地“吉方”挂上了钩。
    据说“吉光部族”的族人不仅学会了驯野马,还最早发明了交通工具——船和车。他们锯砍下参天大树,用大树的木材制作出木船和木车,并用驯养的骏马来拉车。由此可见,“吉光部族”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关于古族“吉光”之说的考证如下:
    《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帝俊”这个名字在《山海经》中曾多次出现,总体来说,“帝俊”指的是上古帝王,但具本所指,各有不同,有的指少典、有的指黄帝、有的指颛顼、有的指帝舜,等等。按最新版《山海经》一书的注释,“海内经”中“生禺号”的“帝俊”系指上古黄帝。
    按古代《国语》、《史记》和相关姓氏谱牒资料记述,黄帝有四个妻子,她们分别是西陵氏(嫘祖)、方雷氏(女节)、彤鱼氏和鬼方氏(嫫母),黄帝与他的四个妻子一共生了25个儿子。按詹招琳《中华姓氏源流通谱》中所列“黄帝世系”,黄帝与他的四妻鬼方氏(嫫母)共生了八个儿子,长子为苍林,次子为禺阳……其中,禺阳之系为:黄帝(即《山海经》中所说的“帝俊”)→禺阳→禺号→禺京(即《山海经》中所说的“淫梁”)→番禺→奚仲→吉光。由此可见,《山海经•海内经》中所说的“吉光”古族也可视为上古黄帝一族的分支。
    (3)商代“吉国”之说
    按《姓源》之说,商代之时在山西有个“吉国”,是个侯爵国,从而形成了一支古代中华吉氏。传说商纣王时的太师闻仲有个门将叫吉立,这个吉立可能就是吉国人。后来,吉国被其他诸侯国所兼并,该国的吉氏后裔要么继续在这里居住,要么迁居到其他地方去了。到了隋代,这里是吉昌县,唐代改为吉乡县,金代又升为吉州,如今则是山西省的吉县。在吉县之北有吉山,再往北是永和县,在永和县东北35里处则有佶北山,这些地名都与吉姓氏相关联。由此可见,今山西吉县一带当是古代中华吉氏的发源地,其起源时间大约在商代。


作者:122.96.253.* (2008/8/31 14:22:11)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的中华吉氏 第 8 楼


    六、夏初“东夷部族”中也有吉氏

    [魏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羿学射于吉甫。”
    历史上的羿(又称后羿、夷羿)是夏代初期与“华夏部族集团”(夏王朝)争霸之“东夷部族集团”中“有穷氏族”的首领。古代文献对羿的记载如下:
    《左传•襄公四年》疏引贾注:“羿之先祖,世为射官,故帝喾赐羿弓矢,使司射。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
    屈原《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竹书纪年》:“夏帝太康元年,羿入居斟鄩(夏王朝的都城)。夏帝相八年,寒浞杀羿。”
    《通鉴外记》注:“夏十七君,十四世,通羿、浞四百三十二年。”
    从上述记载中可知,羿是夏代初年的一个神射手,他在入居夏王朝都城斟鄩前居住于穷石。按《路史》之说,穷石在今安徽霍丘西南;按《水经•河水注》之说,穷石在今山东德州南,故穷石当在中国东部地区的鲁、皖一带。
    综上所述,既然羿曾学射于吉甫,那么夏初教羿学射的吉甫亦当居于穷石一带;既然古代的穷石在中国东部地区鲁、皖一带,那么在夏代初期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夷部族”中也有中华吉氏。


作者:122.96.253.* (2008/8/31 14:23:09)   回复此贴
  "s" 第 9 楼

讨债公司/蓝月传奇辅助/蓝月辅助

作者:nihaota (2022/8/29 10:22:4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9 每页5条 当前2/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1,039.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