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吉世芳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回复:中华吉(姞)姓源流考 第 13 楼


    四、古代姞姓密须国
    在夏商时代的诸侯国中,有一姞姓密须国,故址在今甘肃灵台县一带,泾水上游。民国时期所修的《灵台县志》说:“密须国故城在县西五十里,即今之百里镇也。”《史记•夏本记•索隐》云“鲧娶有萃女,是生高密”;“高密,禹所封国”。可见禹曾居高密,黄帝亦曾居此。黄帝后裔十二姓之一的姞姓一支又相继居此,称为姞姓密人,夏商时期逐渐形成姞姓又一个国家。
    《世本》云:“密须氏,商时姞姓国也。”该国最强盛时,版图包括灵台县邵寨、独店乡以西,泾川黑河以南,陕西陇县、千阳以东,包括麟游西北的一部分。东南邻接岐山周原,是商代的一个大国。该国在周国之西,西伯侯周文王欲扩张领土,即位第三年即攻打密,将密须国财物侵夺一空。所得“战利品”直至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还将密须大车、大鼓分给了唐叔。周文王下传六代,即周共王(恭王)(距今约3100年)时,这姞姓密须国又遭大劫。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共王四年,共王游于泾上,他向姞康公索要三个女子,姞康公不肯给,共王就发兵攻密。灵台县至今仍流传着“共王攻密,三女西奔而死”的故事。共王攻密在秋天,正逢达溪河洪水泛滥,兵临城下,姞康公仓促应战,夜半城破,骑牛突围,拂晓还未逃出,牛被拦在城东二里处的河湾里,姞康公被捉。三女西奔之处,后来就被称作“三女川”,拦牛之地被称为“拦牛湾”,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姞康公被杀后,密人收拾无头遗体,造“金头”,葬于洞山之阳的半山腰,现仍有大冢存在。民国时期重修的《灵台县志》载“百里镇洞山古冢为密康公墓”,冢高10米,占地两亩余,确是古冢。这是已发现有正史记载的、姞姓族人留在华夏大地上最古老的墓葬。灵台密国破亡后,密人逐渐东迁陕西南部、河南、山东等地,商密、密县等地名,就是姞姓密人东迁定居留下的历史遗迹。
    五、其他姞姓古方国
    姞姓古方国除以上几个之外,还有:
    夏商周时代的古老光国,该国系黄帝族系十二姓的姞姓的一支,分布于河南东部,后南迁至光山、光化,约在春秋初年在中原大地消失,其地并入楚国。
    春秋时的姞姓杞国,该国建都在雍丘,故城在河南杞县;杞国于公元前445年被楚国兼并。
    上古的姞姓阚国,黄帝姞姓子孙的另一支被封在阚国,故地在山东嘉祥县北,后人以国为姓,称阚氏。等等。
    (吉世芳  2007-03-23;相关图片省略)

作者:吉家林 (2008/6/8 9:30:13)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吉(姞)姓源流考 第 14 楼


                             古南燕国姞姓先祖之名为“伯鯈”
    关于古南燕国姞姓先祖之名,古籍文献中有作“伯鯈”的,也有作“伯儵”的,而今人则多写成“伯倏”。古南燕国姞姓先祖之名究竟是“伯鯈”、“伯儵”还是“伯倏”呢?
    为了搞清我们先祖的真实之名,现将《史记》、《左传》、《新唐书》三书的相关的记载原文摘录如下:
    1、《史记•郑世家》:“召陵二十四年,(郑)文公之贱妾曰燕姞(贾逵曰:姞,南燕姓。),梦天与之兰(贾逵曰:香名也。),曰:‘余为伯鯈,余尔祖也(贾逵曰:伯鯈,南燕祖。),以是为而子(王肃曰:以是兰也,为汝子之名。)。兰有国香。’以梦告文公,文公幸之,而予之草兰为符。遂生子,名曰兰。”
    2、《左传•隐公五年》:“卫人以燕师伐郑。(杜预注:南燕国,今东郡燕县。)(孔颖达疏:燕有二国,一称北燕,故此注称南燕,以别之《世本》“燕国姞姓”。《汉书•地理志•东郡燕县》:“南燕国,姞姓,黄帝之后也,小国无世家,不知其君号谥,唯庄二十燕仲父见传耳。”)
    3、《左传•庄公二十年》:“春,郑伯和王室不克,执燕仲父。(杜预注:燕仲父,南燕伯。孔颖达疏:谱亦云,南燕伯爵,不知所出。)”
    4、《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杜预注:姞,南燕姓),梦天使与己兰(杜预注:兰,香草。),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杜预注:伯鯈,南燕祖;鯈,直留反。),以是为而子(杜预注:以兰为汝子名。)。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杜预注:媚,爱也,欲令人爱之如兰。)。’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5、《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吉氏出自姞姓。黄帝裔孙伯儵封于南燕,赐姓曰姞,其地东郡燕县是也,后改为吉。”
按上述史书之说,我有如下认知:
    1、一般说来,《史记》、《左传》、《新唐书》均为“正史”,故作“伯鯈”或“伯儵”均可。严格地讲,按史料先后之序,当从《史记》和《左传》。不过,即使后人作“伯儵”,也不应作“伯倏”,“儵”虽是“倏”的异体字,但“儵”没有简化字,不能简化为“倏”。
    2、首先说“姞为南燕姓、伯鯈为南燕祖”的是东汉的贾逵和许慎,被后人视为古汉语文字权威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姞姓南燕祖为“伯鯈”,而非“伯儵”。
    3、其次说“伯鯈”的是西晋的杜预,杜预还注“鯈”字音“直留反”(换成拼音为zhiú),故“鯈”既不读“条(tiao)”、也不读“束(shu)”。唐代的孔颖达并没有说南燕的始祖是伯鯈,而是说姞姓的南燕国是黄帝之后,小国无世家,不知其君号谥。
    4、到了《新唐书》时,“伯鯈”方成了“伯儵”。在《新唐书》中,“伯儵”不仅是南燕国的开国君主,还成了“黄帝裔孙”,是黄帝封其南燕地、赐其姞姓的。今人多不考原始古籍,故多从《新唐书》之说。
    5、《辞海》(1241页)释燕(yān):“(2)姞姓,开国君主伯儵,相传为黄帝后裔。在今河南延津东北,后人为了区别北方的燕,称为南燕。”估计《辞海》此释,也是参照了《新唐书》之说。
综上所述,古南燕国姞姓先祖之名当作“伯鯈”,如作“伯儵”也能说得过去,但不应作“伯倏”。
    (吉家林  于2007年7月15日)

作者:吉家林 (2008/6/8 9:31:29)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吉(姞)姓源流考 第 15 楼


                                      从上古少昊到西周吉甫
    王相《百家姓考略》中说:“[尹] 徵音。天水郡。系出少昊,裔孙寿为帝尧师。周有尹吉甫。[吉] 徵音。冯翊郡。周尹吉甫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汉有吉平。”
    湖南安化梦鹿堂《吉氏家乘》“远祖源流图”中记述:西周吉甫是“上古少昊之后,仕周为卿士”。
    江苏泰兴敬胜堂《吉氏族谱》“序言”和“吉氏宗支考”中记述:“我吉氏裔出金天(少昊金天氏)、功显姬宗,届今三千余年,代有闻人,支派繁昌蔓延”;“粤稽吉氏之初,为少昊金天氏子。绵历唐虞(尧舜)间,寿(少昊裔孙寿公)居河阳,说《道德经》教尧以无为之道,天下大治。夏商以来,代有闻人,及周宣王中兴,玁狁内侵,吉甫修广四牡,匡定王国,事载毛诗六月之章(《诗经•小雅•六月》),厥子伯奇,事后母至孝……迨后子姓蕃衍,以王父字为氏,遂有吉氏之支。今吉氏宗于少昊、系于吉甫也。”
    江苏江都南燕堂《吉氏族谱》“吉氏源流序”中记述:“今考吉氏发祥,其初乃以国为姓,后复以王父字为姓者也。自少昊金天氏起,承承继继,递传至周有尹吉甫者,佐命中兴,倚为磐石,后子孙因念世功,复以王父字为姓,此吉氏一族所由起也。”
    江苏丹阳《尹氏族谱》“历代年表和世系前编”中则记述:少昊金天氏为一世祖,少昊与其次妃所生之子般公为二世祖,寿公为七世祖(曾为帝尧师,又传道彭祖),西周宣王时的太师吉甫公为三十九世祖,吉甫的长子伯奇公和次子伯邦公(《吉氏族谱》中作“伯邽”)为四十世祖等。
    综上所说,吉氏和尹氏在上古时都有共同的祖宗——少昊,到西周时仍有同一个先祖——吉甫。
    按范文澜《中国通史》之说,少昊即少皞,姓己或说姓嬴,名挚(一作质),号金天氏,居曲阜;少昊族是上古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东夷族杂居,接受了太皞(即伏羲或伏牺)族的文化,因此称为少皞,成为东夷文化的继承者。
    按《纲鉴合纂本•甲子纪元》记载,少昊系黄帝长子,名元器(一作玄嚣),亦号青阳氏。丙午年(公元前2595年),黄帝在位一百有十年崩,子少昊立,丁未年(公元前2594年)为少昊金天氏元年;少昊在位八十四年(庚午年,即公元前2511年)崩,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颛琐高阳氏立。按《云阳尹氏族谱》之说,少昊之母为黄帝的长妃嫘祖;少昊寿百岁,崩后葬曲阜。
    由上可知,从上古少昊到西周吉甫都是黄帝的子孙。
    综合相关史书、文献和吉氏、尹氏族谱资料可知,从上古“五帝”的少昊到西周“尹(太师)”的吉甫是一脉相传的,现简述如下:
    中原黄帝部落联盟中的少昊族,早在上古时就已开始向东发展,融入东夷并同化东夷,开创了早期的中华文明,其功绩甚伟。接下来,少昊之子般公则是弓箭的最早发明者,这在《山海经•海内经》等文献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到尧舜之时,少昊裔孙寿公居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他还是帝尧之师。延自夏初则有吉甫公(夏初吉甫),他继承了先祖般公的弓箭技艺,曾教东夷有穷氏族首领羿(后羿、夷羿)学射。传承到西周时,少昊裔孙吉甫公(西周吉甫)任职为“尹”,即太师,他文武双全,被赞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其后,吉甫公与前妻所生长子伯奇迁居冯翊,伯奇公尊其父之字“吉”为氏,其后裔成为冯翊吉氏;而吉甫公与后妻所生次子伯邽(一作“伯邦”)仍居房陵,伯邽公以其父之官名“尹”为氏,其后裔成为新的尹氏。
    (吉家林、吉育斌、吉建军)

作者:吉家林 (2008/6/8 9:32:47)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吉(姞)姓源流考 第 16 楼

姓氏考证,不是易事,家林宗亲辛苦了。

作者:221.6.226.* (2008/12/17 19:53:21)   回复此贴
  回复:中华吉(姞)姓源流考 第 17 楼

呵呵,古代的寒浞国,就在现在的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境内。这里还有条河,叫浞河,最近这几年正在搞开发呢。
岁月沧桑千年过,弹指一挥百年身。祝愿我族血脉续,纵横宇内扭乾坤。

作者:吉增诚 (2014/3/19 5:46:4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1 每页5条 当前2/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5,683.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