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吉双文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51 楼

26、吉铨:字子衡,丹阳吉氏5世。明永乐乡贡,授靖州通道县典史,以须知事论戍北边,行至京邸,得疾寻卒。
(据《云阳吉氏家乘》)
27、吉蹇义:江苏苏州吉氏,明洪熙年间(1425)名臣。
(据清道光江苏海安《吉氏族谱》)
28、吉贵远:字咸宜,号光耀,丹阳吉氏镇江支10世。明代从丹徒迁苏州。
(据《云阳吉氏家乘》)
29、吉惠(1436—1504):字***,号兰轩,丹阳吉氏镇江支12世。明景泰四年(1453)癸酉科叶琦榜中举人,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黎淳榜3甲第31名进士,授任浙江绍兴府上虞县知县,后升授绍兴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其父亲吉漩、祖父吉信鉴均诰赠中宪大夫。在任时严惩豪强、立变风俗,为民感仰,绍兴人民特为其建造生祠,以示纪念。《丹徒县志卷七·坊表篇》载:“丹徒进士二坊为进士吉惠,建在仓巷。”
(据《丹徒县志》、《云阳吉氏家乘》、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吉家林《丹阳吉氏镇江支谱》、)国家《进士题名碑》
30、吉仲祥:江苏苏州人。明天顺、成化中(1457—1487)携弟吉世远、吉宗汉及子吉大用、吉国用、吉时用、吉可用等由苏州阊门迁居苏北盐城新兴场。其后代形成江苏盐城新兴场吉氏。盐城新兴场吉氏奉吉仲祥公为一世祖,现已传至20世,分支及后裔较多。
(据江苏盐城存仁堂《吉氏支谱》)
31、吉佑:字孟和,丹阳吉氏7世。明成化中(1465—1487)有司劝赈,慷慨输谷济民。
(据《丹阳县志》、《云阳吉氏家乘》)
32、吉人:字惟正,陕西长安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3甲第209名进士,授中书舍人;弘治初年(1490左右)与刘概、汤鼐等为文会,后坐朋党削籍。
(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潘荣胜《明清进士录》、国家《进士题名碑》)
33、吉时: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2甲第20名进士。
(据国家《进士题名碑》)
34、吉宝:山西洪洞人。明弘治——正德年间,有吉氏弟兄五人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至河南。吉宝是五兄弟中的老四,当年携妻居于河南孟津扣马,生有二子。明正德二年(1507),吉宝又携一子移居河南偃师正北的邙山岭上,并建立了吉家沟村。如今,吉家沟村仍居住有百十户吉姓人家。偃师吉家沟吉氏的派字为“太元维清朝,荣耀毓光先,德成士功建,存仁心理全,孝廉方正著,兴隆邦家安,忠信钦礼义,百世万代贤,本固枝叶茂,尹周守模范”。
(据河南偃师吉家沟村《吉氏祠堂碑文》)
35、吉棠(1480—1547):字思召,号练溪,丹阳吉氏10世。明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3甲第75名进士,授任浙江桐庐县知县,后调任浙江金华县令;正德十四年(1519)升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后因议大礼遭贬,出任江西南昌太守,旋移广西庆远,又移守湖南衡州;嘉靖十四年(1535)擢福建按察司副使,其后致仕。其事迹有:在金华任职时多有惠政,如毁淫祠、立乡学、置义冢等。任监察御史时秉正不阿,劾宦官谷大用,论救大学士石瑶,为苏边民上疏朝廷暂停织造等,是时群奄敛迹,贪墨吏解印。任南昌太守时,以法惩时相子弟,监司欲庇之,弗听。在地处蛮荒的广西庆远任职时,下车召父老,严约束,课农兴学。往例,庆远各州酋长岁馈太守金钱数以万计,前任此者遂与之为昵,莫能制其残暴,凡酋应供赋役悉复征于民,小民甚苦也。吉棠公纳各酋长之金,即给以契,日为供某赋某役,无复累民也,于是,民间赋役十蠲其五,酋服其威,民怀其惠。先是庆远各峝獠夷三岁一杀婴儿,不令生聚长乱,吉棠公驰书曰:“獠人即吾人,善抚之。犬羊可训,胡为杀其婴儿,以干和气。”獠从之且大感悦,到处为吉棠公建庙,伏腊庙祀祠祷者踵相接也,讼不能决者即群赴吉太守庙,出矢言枉者即自屈服。致仕还乡后居丹阳珥陵,别业教子弟、课农桑,直至去世,享年68岁。其著作有《练溪集》二卷、《练溪诗草》四卷。清乾隆初年时,经江苏省巡抚徐士林上奏朝廷,荐其入乡贤,旋经礼部核审、皇上恩准,于清乾隆七年(1742)入江南乡贤祠崇祀。
(据《明史》、《资治明史通鉴纲目》、《江宁府志》、《丹阳县志》、《京口人物志》、《古今图书集成》、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云阳吉氏家乘》、国家《进士题名碑》)
36、吉梁(1488—1572):号四泉,丹阳吉氏9世。明正德七年(1512)举人,后任湖北京山县、垫江县县令,性好吟咏。
(据《京口三山志》、《云阳吉氏家乘》)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5:02:28)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52 楼

37、吉禹:号水元,明正德年间(1506—1521)山东即墨县知县,才情敏捷,秉性温厚,为官清正廉洁,特别擅长于审理疑难案件。
(据明末清初《生绡剪》)
38、吉来献:陕西兴平(今陕西渭河平原中部)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3甲第6名进士。
(据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39、吉澄:字静甫,号山泉,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人,吉惟善公裔孙,吉陈公之子,濮阳吉氏7世,妻张氏。明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科3甲第59名进士,授淮南知县,轻徭薄赋,恤民困苦,以治绩显著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按辽东,筑墙堡,修炮台,选将运筹,成效卓异;后巡按福建监察。喜刻书,刻有丘浚《大学衍义补》160卷,并校刊《四书合刻》36卷等。
(据《濮阳县志》、《艺风堂藏书续记》、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河南濮阳柳屯镇吉家堂村《吉氏碑记》、国家《进士题名碑》)
40、吉大同: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人(匠籍),惟善公裔孙,吉澄公之子,濮阳吉氏8世。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3甲第8名进士,累官至湖广兵副使。
(据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吉氏碑记》、国家《进士题名碑》)
41、吉熠、吉燿;江苏常州人,为兄弟行,常州吉氏十六世祖。明嘉靖年间(1522—1566),吉熠从江阴桃花港迁塘南(今属无锡),吉燿公亦从江阴桃花港迁华塘(今江阴青阳镇)。塘南和华塘支吉氏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首修了《吉氏族谱》,其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二修、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四修。
(据江苏惇裕堂《吉氏宗谱》)
42、吉大谟:吉中孚公后裔,江西上犹、南康、崇义吉氏始迁祖。明嘉靖年间(1522—1565)率子侄多人,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迁居江西上犹、南康、崇义等地,其部分后裔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再迁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地。江西南康、上犹吉氏的派字为“同登康协泰,德泽永和春,宗汉清芬茂,英才普济民”。
(据江西南康、上犹《吉氏族谱》)
43、吉鸢、吉鹏:金湖丁宁吉氏始迁祖。明嘉靖年间(1522—1565)从安宜(今江苏宝应)迁居黎城(今江苏金湖)河北丁宁庄,其后代形成金湖丁宁吉氏,迄今衍生18世,有族人近万人。金湖丁宁吉氏的派字为“德厚人文启、山川草木昌、培元宏世泽、金玉焕余芳”。
(据清康熙江苏宝应《吉氏家乘》、清光绪、民国江苏金湖《吉氏家乘》)
44、吉可久:山西曲沃人(军籍),明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3甲第165名进士。
(据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45、吉人:陕西长安人(军籍),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3甲第118名进士。
(据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46、吉敬胜:字绍武,吉中孚公后裔。祖籍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后移居江西上犹,明代教育家,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拔贡,授海南文昌司训导,升山东莱芜县教谕、再升韶州府教授,享年82岁。
(据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47、吉可久:字秋宇,丹阳吉氏12世,吉棠之孙。邑庠生,善属文,撰有《秋宇诗稿》四卷。
(据《云阳吉氏家乘》)
48、吉凤山(1571—1632):明代武将,江苏兴化北孙家庄(原先属东台)始迁祖。祖籍山西,后迁江苏苏州阊门,明“洪武赶散”后又迁苏北兴化。其后代在兴化繁衍生息,形成兴化“天相堂”吉氏。兴化天相堂吉氏的派字为“太元维清朝,荣耀毓光先,德成士功建,存仁心理全,孝廉方正著,兴隆邦家安,忠信钦礼义,百世万代贤,本固枝叶茂,尹周守模范(与河南偃师吉家沟村吉氏派字相同)”。
(据江苏兴化天相堂《吉氏家谱》)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5:03:47)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53 楼

49、吉永祚(?—1633):河南辉县吉氏(今河南省辉县峪河镇吉家岗村吉氏)11世祖。按《明史·忠义》记载,永祚公为万历年间(1573—1619)例贡,出任陕西凤县主簿,崇祯七年(1633)闰八月时会贼(指流寇,实为农民起义军)至,知县弃城遁,永祚公倡义拒守,城陷死之,后赠汉中卫经历。永祚公的曾祖吉景隆;祖父吉大用,贡生,任顺天府通州州判;父亲吉祥(1534—1595),字汝祯,别号振斋,博士子弟,迪功郎,例加周府奉祀;叔父吉弼,按察司经历,升鄜州(今陕西富县)同知;叔父吉佐,例贡,国学生。辉县吉氏古籍共城(西周时共伯的封国,今为河南辉县),据说其先祖紫阳公曾在南方为官。辉县吉氏于明代始修家谱,现已蕃衍至三十余世。
(据《明史·列传180·忠义4》、《中国人名大辞典》、《河南辉县吉氏先茔碑文》、《河南辉县吉氏十世祖振斋公墓志铭》、辉县吉氏26世吉文光提供资料)
50、吉甫(1586—1663):字岳生,号石霞,丹阳吉氏12世。岁贡生,明崇祯时(1628—1644)任江宁府高淳县儒学训导,升任山东登州府福山县知县,三举乡饮大宾,学习素著,后辞官归。
(据《云阳吉氏家乘》)
51、吉士鳌(1592—1651):原名兆来,丹阳吉氏13氏,吉可久之子。明万历年间从丹阳迁江宁(今南京),形成丹阳吉氏江宁分支。
(据《云阳吉氏家乘》)
52、吉星灿:陕西韩城人,明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3甲第248名进士。
(据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韩城县乡土志》、国家《进士题名碑》)
53、吉孔嘉:明末洋县(今陕西西南部汉江上游)人。幼以孝闻,曾到巡按御史处为父申冤,举崇祯三年(1630)乡试,授宁津(今山东西北邻近河北处)知县,蠲繁苛,除寇贼,阖邑颂德,累迁顺德(今河北邢台)知府。崇祯十五年(1642)冬,清兵临城,悉力拒守,城破后与妻张氏、长子惠迪、次子(允迪)妻王氏俱死。赠太仆少卿,妻、子皆获旌。
(据《明史·列传179·忠义3》、《中国人名大辞典》)
54、吉义:又名吉彰,吉中孚公后裔。明崇祯年间(1628—1644),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迁广西桂林府宾阳县,定居该县王灵三拱等地,与胡氏结为异姓兄弟,与当地周姓结为世亲友好,至今已历16世、400余年。
(据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55、吉仕明(1631—1692):吉中孚公后裔。明代末年与其叔吉全(吉中孚公20世孙)一起,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五华县)迁居广东永安县(今紫金县)黄塘,参与抗清失败后隐居永安县西南岩洞(后人称之为“吉田坑”)垦荒种植,后定居于下石枫树下,为广东紫金枫林吉氏始迁祖。仕明公自幼好学,胸怀大志,能文善武,原名“仕民”,清兵入关后立志“反清复明”,故改名为“仕明”,逝世后子孙为其在枫树下立祠,祠内高悬“日月重光”之匾。紫金枫林吉氏的派字为“仕子元云,绍兆如香,鸿星伟尚,远继永芳,德高才茂,天相辉煌,燕翼麟翔,万世荣昌”。
(据广东紫金枫林《吉氏宗谱》)
56、吉世显(1632—1683):号克生,四川内江吉家湾人,四川内江吉氏一世祖。自小在内江水心坝读书,明末时被张献忠部裹协到贵州遵义,清康熙二年(1663)始回内江祖地。内江吉氏的派字为“世祥元宏,绍恒振鹏,文武腾芳,礼义恢通,光前裕后,仪献雍容;永远承宗,家道昌隆,声名华国,复泰崇丰,天章儒汉,灵瑞德钟”。
(据[清]雍正《天相家谱序》、道光四川内江《吉氏族谱》)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5:04:18)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54 楼

57、吉显文(1632—1714):字文南,明末湖广人,其父名吉舜,其先祖为吉天衢。吉天衢父亲吉从明、祖父吉忠善、曾祖吉昆元。吉显文全家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从湖南安化十三都三甲迁居四川蓬溪县,妻黄氏,生五子。长子吉祖高迁邻县三台,次子吉祖鼎迁邻县安岳,三子吉祖干迁邻县遂宁,四子吉祖坤、五子吉祖定仍居蓬溪,入川至今300多年。
(据重庆潼南《吉氏族谱》、潼南吉茂文来信资料)
58、吉坦然:明末江宁(今南京)人,曾仿西洋钟原理制作“通天塔”自鸣钟,形如西域浮屠,置架上自以银块填之,塔之下层,中藏铜轮,互相带动,外不得见,中层前开一门,有时盘如圆桶,颇具中国风味。此系最早的南京钟,故被奉为南京钟的鼻祖。
(据刘献廷(1648—1695)《广阳杂记》卷三)
59、吉温:明江苏苏州——无锡的木版刻工,与人合刻“六臣注文选”。
(据《文物》杂志1959年第3期)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5:04:43)   回复此贴
  回复:古代姞姓和历代吉氏先祖先贤名录 第 55 楼

七、清代
1、吉思哈(?—1638):清将领。本女真乌喇部人,后归附努尔哈赤,隶满洲镶白旗,官至吏部参政。本姓乌苏氏,后改姓为吉。皇太极天聪年间(1627—1635),先后率兵征伐东海虎尔喀部、黑龙江、瓦尔喀及朝鲜,屡以战功升迁。崇德三年(1638)四月卒。
(据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烟波钓叟《姓氏联典》)
2、吉允迪:字太丘,陕西洋县(今陕西西南部汉江上游)人,清顺治六年(1649)己丑科3甲第125名进士,官至云南屯田道、布政司参议,康熙四年(1665)任贵州学政,遂从陕西洋县迁居贵州盘县,其后裔形成盘县老娃塘吉氏。盘县老娃塘吉氏的派字为“贵登星洪文,连发正玉成,绍永学大志,安邦庆章平,万荣家生茂,世盛泽中贤,浩有昌延锦,育光耀乾坤”。
(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贵州盘县老娃塘《吉氏族谱》、国家《进士题名碑》)
3、吉通额:满洲正白旗人,清顺治九年(1652)策试满洲进士壬辰科3甲第18名进士。
(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4、吉广:江苏上元(今南京江宁)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任永定卫(今湖南张家界)指挥同知。
(据《湖南临澧县志》)
5、吉文举:字显宗,清康熙十八年(1679)从贵州遵义择迁四川重庆府合州渠(今重庆市合川区),后形成重庆合川吉氏,重庆合川吉氏奉吉文举公为一世祖。吉文举的父亲吉明政是明崇祯初年由贵州龙泉迁遵义的;吉明政的曾祖吉舟于明正德初年从湖南溆浦渡头出授贵州都指挥,后携眷避居贵州龙泉;吉舟的祖父是吉成珊(成三),吉成珊的父亲是吉天然,吉天然的父亲是吉从贵,吉从贵的父亲是吉求善,吉求善的父亲是吉昆元,吉昆元的父亲是吉昺。重庆合川吉氏的派字为“明文天星,永正富顺,荣华光昌,俊秀大定”。
(据重庆合川、湖南沅陵、溆浦渡头《吉氏族谱》)
6、吉士龙(?—1724):字子猷,江苏泰州刁铺吉氏11世。康熙十七年(1678)举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部推候选守备,辞不就,后授武德将军。
(据泰州延令环溪《吉氏族谱》)
7、吉人:字子琦,号默庵,江苏泰州刁铺吉氏11世。康熙三十八年(1699)举人,初任溧阳,调护句容县知县印三月,又先后任徐河营、扬河营守备。雍正二年(1724),因其治水有功,加授明威将军;雍正六年(1728)陛见世宗皇帝,敕赐金二百。后赐归田里,以诗酒自娱,享年七十而终。著有《拄笏草堂集》、《东皋草堂诗钞初集、二集》。
(据泰州延令环溪《吉氏族谱》、《扬州历史人物辞典》)
8、吉士琇:字子莹,江苏泰州刁铺吉氏11世。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简选除授浙江处州(今丽水)卫,负责督运粮草,后署宁波卫守备,授明威将军。
(据泰州延令环溪《吉氏族谱》)
9、吉履贞(1652—1731):字含章,丹阳吉氏南京分支15世,吉士鳌之孙。署浙江德清主簿。
(据《云阳吉氏家乘》)
10、吉尚瑗:字又蘧,号乐淇,吉昌公13世孙,宝应吉氏。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考授翰林院所属四译馆译。
(据清康熙江苏宝应《吉氏家乘》、清光绪、民国江苏金湖丁宁《吉氏家乘》)
11、吉士:上海松江(娄县)人,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2甲第24名进士。
(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12、吉禄:满洲正黄旗人,清乾隆七年(1742)壬戌科3甲第220名进士。
(据《清代进士名录》、顾廷龙《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国家《进士题名碑》)
13、吉兆盛:清乾隆年间,朝廷征召湖广和江西百姓迁居四川,清乾隆八年(1743)与其四个儿子吉在谟、吉在训、吉在谋、吉在诚一起,从赣南迁四川,不幸途中病故,四个儿子则历经辛苦终于抵达四川。
(据吉世芳《吉氏五千年》)
14、吉庆(?—1768前):清乾隆十三年(1748)任两淮盐政时,曾要求朝廷增加每年盐引的发放定额。乾隆十七年(1782)六月任长芦盐政、天津总兵时,天津闹蝗灾,于五天内花钱收买飞蝗579石。吉庆于乾隆年间主持监修了《两淮盐法志》40卷,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均有刻本存世。乾隆三十三年(1768),尤世拔继任两淮盐政时吉庆已死。
(据《宫中档乾隆朝奏折》、《法学论著库》、《清史稿·豪格列传》)

作者:吉家林 (2014/11/14 15:05:1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5 每页5条 当前4/7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3,972.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