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文化 >> 浏览主题 版主:吉正祥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回复:吉城《鲁学斋诗集》 第 26 楼


         丙寅生日述哀

蓼莪早岁痛孤穷,絜养衰慈愿复空。
寸草有心思报日,高柯无力可宁风。
词章训诂皆身外,书卷杯棬在眼中。
大道未闻名不立,强偷视息靦苍穹。

诸昆爱我越寻常,叔氏尤夸季也良①。
戏说有楼当造凤,旋忧挟策等亡羊。
庭兰搴秀开芳砌②,觚竹徵盟入饿乡③。
料得平生怜阿买,论书地下一徜徉。

竹深佳处有先庐④,旧德高曾矩未渝。
窃幸承周绵七叶,那堪哀郢徙三闾⑤。
同波此日姑援鲋,爱屋何人更及乌。
霜露纵能展时敬,海涯恐不似江隅⑥。

日维庚子岁丁卯,六十年来记我生。
款款拜经学荣绪,茫茫修业愧康成。
腹鳞岂必关人事⑦,肉骨还须仗友声⑧。
有弟龙锺情益挚,砚田持赠课孙耕⑨。

    ①三兄(吉墉,字崇如)爱予尤笃。
    ②兄于群从中最器泰儿(吉城公之子吉荣泰)。
    ③三兄卒(1920年)后示梦约余同逝,曰此古所谓夷齐也,复曰汝暂不得往,当谋所以代,阅三月而泰儿遂卒(1920年9月)。
    ④予家故在(镇江)郡城西门外“竹深诗榭”,曾祖盈科公(吉宗沅)吟啸处也。
    ⑤道咸(道光、咸丰)间余家避兵北迁流寓东台,今年家难不得已贳(出租)祖屋。
    ⑥二兄(吉均,字少芝)遗教准白居易故事以传康(吉城公之次孙、吉传莘伊畴先生之弟)为嗣孙,并拟舍宅为支祠,盖遂知祖屋之不守也。
    ⑦去年秋有日者语余,冬春之交当有人谋陷予,未之信。
    ⑧今年春困极时,冯丈荪石拯余最力,同学故交亦多援手者。
    ⑨五弟(吉塘,字春波)是日以汉长生瓦砚饷我。

    补注:吉城公故于1928年,丙寅年为1926年,此四首七律诗系其六十岁生日时所作。
    靦tian,惭愧貌。


作者:122.96.192.* (2008/9/14 13:52:18)   回复此贴
  回复:吉城《鲁学斋诗集》 第 27 楼


          
                                       我心悲哀

    冥冥之中或有定数,恰在余六十生日之时阅读并将曾祖吉城公六十生日述哀诗输入电脑。曾祖的四首七律诗勾起我对家族历史的辛酸回忆:
    我家祖居镇江城西门外,曾祖的曾祖盈科公(镇江吉氏19世吉宗沅)曾命名其居所为“竹深吟榭”。盈科公与当时京江著名诗人余江干等是诗友,共同集诗社耽吟咏,遗有《竹深吟榭诗集》一册。
    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军在镇江一带拉锯战,避战祸全家迁徙侨居东台,仰仗祖上基业在东台兴办“吉泰和”商号,到曾祖辈兄弟六房,曾祖也因此能安心读书,可是到了曾祖六十岁时(1926年)商号倒闭,祖屋出租给“三昧寺”代管,一家人生活失去来源。其后二年,曾祖即去世了,家境日益贫寒。到了我父亲当家时,全家靠卖物度日,后来(50年代)父亲找到一份工作,每月工资只有18元,还要供我们三个子女上学,少年时的贫困生活如今我还是记忆犹新。
    老祖屋后来成了“居士林”宗教场所,曾伯祖吉均拟舍已屋为支祠,可曾伯祖之老屋后被国家经租并划为公房,旧城改造时已夷为平地,如今是既无祖屋、又无祖祠。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老是搬家,因为我们家一直是租人家的房子住的,人家说要房就得搬迁,自己家可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啊!
    好不容易等到改革开放,家中的日子才有所好转。由于曾祖过世时仅62岁,他的学术著作虽多,但多系手稿,未能得到出版,我父亲一生都想能将祖上的道德文章发扬光大,可是父亲一生多难,祖父是先曾祖而去的,曾祖去世后父亲一人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他当时才18岁,上有祖母、母亲,还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后来成家后又有了三个儿女,解放前靠其教书支撑整个家庭,解放初又失了业,其艰辛我也不知道有多大。
    父亲生不逢辰,前半生是战乱、后又逢“文革”动乱,我等子女均未能分担其忧。
    如今我退二线了,总想能继承先祖的学问并使之发扬光大,但由于先天不足,学的又是理工科,现在只好六十岁学吹鼓手,实在是不及万一。考虑到曾祖生前对楚辞和吉氏谱牒有研究,我就选了这两项作为研究课题了,其他经史子集我就无法企及了。
    我自小生在一个新时代,对宗族观念很淡薄,如今也只想搞些学术研究,很想能寻求到一些志趣相投的学者集思广益。学术探讨本身是为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靠的是理解力和分析力,并不含杂其他因素,也不想搞什么宗族集团。我曾想论坛是一个学术场所,是研究学问的平台,故而义务担任了管理角色。
    让我悲哀的是,“艾萧太盛椒兰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论坛中搞学术研究的人太少了。我总觉得研究谱牒学不是说故事、也不是搞文艺创作,而是考古和考证,一切凭依据讲话,我虽然发现了很多谱牒中的存在问题,却找不到真正的高水平的学者共同研究,我很失望、也很悲哀、更很无奈!
    常言“六十而耳顺”,我们只有姑妄听之了。


作者:吉家林 (2008/9/14 15:01:32)   回复此贴
  回复:吉城《鲁学斋诗集》 第 28 楼

读吉家林先生《我心悲哀》有感:
诚意致宗亲 携手共前进
因回忆先人开拓、创业之艰辛,回忆个人及家庭以往年月的艰难,而引发内心悲苦,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若为眼前形势,为我们吉氏之族事、人事、谱事,而悲怯、悲哀,则属大可不必。远的不说,仅三年来,我们吉氏族人涌现出了大量关心族事、才华横溢的人物,从云贵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天涯海角到长白山下,他们为中华吉氏的共同事业贡献辛劳、心血,获得了空前卓越的成果。其中,家林先生的贡献当属首屈一指。多少古老之迷破解了,多少无头案揭开了,多少失散的宗亲联络上了,多少前人的热望实现了,多少过去想办而办不到的事,现在办好了,或正在办理之中•••••。面对这些“形势”,我们理应欢欣鼓舞,继续奋进。至于存在什么分歧、争议,那是很自然的。通过争论、协商,达到新的统一就是了。一时难于统一,就求同存异吧。信者传信,疑者传疑,求同存异,博采众长,这是太史公司马迁留下给我们的法宝啊!我们在收集、整理吉氏族史中,也是十分适用的。太史公用毕生的精力,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写出来的《史记》,就是我们的光辉典范。吉城公地下有知,亦会嘱咐我们:多向太史公司马迁请教吧,有什么难题值得去“悲哀”啊!
宗亲们,我的意见还是可去的吧?
吉世芳2008-9-23。

作者:218.17.77.* (2008/9/23 9:29:49)   回复此贴
  "s" 第 30 楼

讨债公司/蓝月传奇辅助/蓝月辅助

作者:nihaota (2022/8/29 10:20:2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9 每页5条 当前6/6页 首页 上一翻页 [6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808.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