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吉世芳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试解《诗经·小雅·都人士》,请宗亲们批评指正。 已阅:3388 / 回复:4(楼主)


                                 试解<诗经.小雅.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解:我怀念中的京都人士啊,穿的狐皮袍子黄又黄。仪容端庄守定则,说话出口成篇章。行为举止合规距,这是人人所盼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解:我怀念中的京都人士啊,草笠布帽戴头上。特别是那位君子的乖儿女,头发长得密又长。我有多日没见到他们,心里忧愁不舒畅。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解:我怀念中的京都人士啊,戴在耳上的宝石亮晶晶。特别是那位君子的乖儿女,姓尹姓吉我心里明,我有多日没见到他们,愁肠百结不安宁。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解:我怀念中的京都人士啊,衣带下垂随风飘。特别是那位君子的乖儿女,小辫子象蝎尾高高翘。我有多时没见到他们了,心神老是跟着他们跑。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解:不是有意要垂下,衣带本来长过腰。小辫子不是有意要往上卷,而是自然向上翘。我有多时没见到他们了,心里如何不烦恼?

    吉世芳译后感:细读此诗,联系诗人的身世,排除道学家们的臆测,即会发现,年轻时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为国家立下丰功伟绩的诗人,如今老了,却因家庭矛盾和误解,攆走了本来十分孝顺的好儿子,所幸儿子孝心不改,还以老爸的名字“吉”为氏,成家立业,生下多个儿女。老诗人越是想到那些孩子个个乖巧、聪颖、漂亮,就越是时时刻刻放心不下他们,连孩子们的一举一动,衣带儿飘飘,小辫子翘翘,都魂牵梦绕。理解了老诗人所思所想,就理解了老诗人的心情,特别是听他一句“彼君子女,谓之尹吉”( 那位君子的乖儿女,姓尹姓吉我心里明)的心声,研读者的心灵,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震撼。什么是孝道,什么是舔犊之情,诗中都有曲折的、强烈的体现。让我们点燃心香,插到天台最高处,敬告于老祖宗英灵:老祖宗的后裔,“衣带儿飘飘,小辫子翘翘”的小天使,遍布华夏大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小子”、“大小子”们也不辱没先人,他们继承“穆如清风”的祖先传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吟哦独善, 发愤图强者,不计其数。


作者:吉世芳 (2008/3/19 15:36:50)   回复此贴
  回复:试解《诗经·小雅·都人士》,请宗.. 第 1 楼


    译得精辟,解得生动,体会深刻,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世芳宗亲对《诗经.小雅.都人士》这首诗的解读,破解了数千年《诗经》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疑团。从《毛诗传》起,历代学者对这首诗的注疏、译文都不很完善,有的甚至是牵强附会。其因是他们不知道此诗的作者是西周的兮甲吉甫,不知道吉甫的子女有改姓尹、有改姓吉的呀!吉甫公是我们冯翊吉氏的鼻祖,他真不愧是“中华诗祖”啊!
    由此可见,《诗经》305篇中吉甫公所作的绝非只有4篇,而是更多,虽然我们不能说《诗三百》全是吉甫公一人所作,但可以肯定《诗经.小雅.都人士》这首诗确为吉甫公所作。

作者:吉家林 (2008/3/19 19:28:20)   回复此贴
  回复:试解《诗经·小雅·都人士》,请宗.. 第 2 楼

译得精辟,解得生动。世芳宗亲古文功底不错。

作者:221.6.227.* (2008/12/12 19:19:30)   回复此贴
  回复:试解《诗经·小雅·都人士》,请宗.. 第 3 楼

节日期间,重读《诗经.小雅.都人士》,感慨我们老祖宗对后辈子孙的关爱、记挂。我们应该给老祖宗多烧几柱香啊!

作者:219.133.176.* (2009/1/26 19:29:42)   回复此贴
  "s" 第 4 楼

讨债公司/蓝月传奇辅助/蓝月辅助

作者:nihaota (2022/8/29 9:59:0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2,863.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