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吉世芳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回复:最新修改补充的《中华吉氏歌》 第 6 楼

阿受吉祥:吉阿受、吉祥、吉士能、吉士恒,均属明初云南驻屯军首领。吉阿受原籍广东长乐,参加大明军入滇后驻屯通海县复兴营,其后裔定居通海九龙吉村等地。吉士能、吉士恒原籍南京句容,参加大明军入滇后驻屯于通海河西。吉祥原籍山东兖州,参加大明军入滇后始驻保安,后屯腾越,其后裔定居腾冲县高黎贡山一带;腾冲镇、界头镇、猴桥镇等地,在高黎贡山最深处,都有吉祥公后裔所形成的吉家村屯。
明威将军:吉良甫,原籍粤东嘉应州,参加大明军因功提任山东临清州总镇,授衔明威将军。当时临清州管辖夏津、武城、临西(临清)、丘县。良甫公之职级,与屯垦云南的吉劦公(骁骑卫武节将军)相当。吉劦、吉良甫、吉阿受、吉祥、吉士能、吉士恒,皆出身平民,全靠出生入死的战功,得立足于世,并为后代子孙开辟出一片生存之地。
贵中四代:丹阳吉贵中祖孙四代行医,每医活一人令种杏树一株。到贵中公之子吉彦常之时,杏树成林。彦常公遂于杏林中建堂,以为游息之所,并谓子侄曰:“是林也,非种杏也,实种德也。”故命此堂名为“种德堂”。
吉昌:吉昌元,明初进士,监察御史,苏州人。原名昌元,元亡后将名字中“元”字去掉以避“昌元”之嫌。吉昌曾书招从兄吉昆元(原元军指挥)改仕明朝,被拒。昌公后裔聚居江苏金湖等地。
惟善:吉惟善,祖籍山西洪洞大槐树,先祖名讳“督堂”。明永乐年间(1403—1424)自洪洞迁开州榆林里(今河南濮阳县柳屯镇吉家堂村),永乐中署开州学事。惟善公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性恬淡,进退雍容,端方整肃,钻研理学,为后学宗师。享年八十三岁,其后裔吉澄、澄之子大同,皆明嘉靖年间进士。惟善公之后裔,现已传至23世。
吉澄: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3甲59名),累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按辽东,后巡按福建监察,曾校刊《四书合刻》36卷。其子吉大同,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累官至湖广兵副使。
吉惠:号兰轩,江苏镇江丹徒人。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任绍兴府上虞县知县,后升授绍兴府知府,授中宪大夫。在任时严惩恶霸豪强,保护百姓利益。百姓感戴,为其建祠纪念。
吉棠:字思召、号练溪,丹阳人。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初任浙江桐庐县知县,正德十四年升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嘉靖十四年(1535)任福建等处提刑按察司巡海副使。为官刚正不阿,力行惠政,曾弹劾宦官,论救大学士石瑶,为民上疏停废敝政。清乾隆初年,经朝廷批准,荐入乡贤,入祀江南乡贤祠。
三登金榜:丹阳吉梦熊、吉梦兰、吉士瑛兄弟父子三人,都中进士,并被点翰林。吉梦熊,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选为翰林。历任御史、太仆寺卿、顺天府尹,并两次出任福建省主考官。他学识渊博,被调入上书房。曾教诸皇子读书三十余年。在编篡《四库全书》时,任总校阅。乾隆四十九年被邀请参与朝廷举办的千叟宴。吉梦兰,梦熊之弟,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亦被点为翰林。吉士瑛,梦兰之子,嘉庆七年(1802)进士,亦被点任翰林。吉梦熊故世后,于嘉庆八年(1803),经朝廷批准,荐入乡贤,入祀于江南乡贤祠。

作者:shifang_ji2 (2010/11/14 6:34:22)   回复此贴
  回复:最新修改补充的《中华吉氏歌》 第 7 楼

允迪雄才:吉允迪,字太丘,陕西洋县人,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官至云南屯田道、布政司参议,康熙四年(1665)任贵州学政。其后裔居贵州盘县。
长清长捷:吉长清,字镜潭、莲舫,号涑泉,陕西长安人。清咸丰九年(1859)3甲22名进士,被钦点入翰林院。
宝公后裔:太宝公于后唐庄宗李存勖同光二年(924年,甲申岁),由江西庐陵(吉安)迁入浏阳,传至十六世渊公、源公时,分为吉氏、暨氏两支,今已传至37世,人丁两万余,以“棣萼堂”为堂号。棠棣之花盛开比喻为兄弟和睦发达,“棣萼堂”意含吉、暨兄弟两家和睦相处共同兴旺发达。
昆公哲嗣:昆元公原居山西北庭,仕元为总兵居江西,元亡后其族弟昌元公(入仕明朝去“元”字改为吉昌)曾书招其仕明被拒,其哲嗣子孙定居湖南安化辰溆等地,有的再迁重庆、四川等地。
学孔居闽:吉氏迁闽始祖吉学孔(学礼)。迁琼始祖吉仕铨,在明朝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从福建莆田迁居海南,后有吉仕铨之第四子吉邦杰迁回福建莆田。吉仕铨之长子邦俊居海南昌江,二子邦豪居东方、乐东、三亚,邦祥居临高,其后裔仍属汉族。在海南黎族同胞中,原琼中、保亭、乐亭三县交界处有72峒黎民,原无姓氏,均由当地黎民大总管统一定为吉姓,使吉氏家族又增加了黎族同胞的血脉,这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大溶合、大团结潮流之表现。
大升大文:海南崖州乐东县镜湖村吉邦豪的后裔吉大升、吉大文,诗文慷慨雄奇,先后在清咸丰年间考取拔贡、举人的功名,开崖州文运之先河。
中孚后裔:唐大历十才子吉中孚的后裔,从江西波阳迁庐陵(吉安、吉水),再迁赣南及石城(琴江)。到南宋时再迁粤桂闽等地,保持中原文化特点,即大历冠裳、识我汉唐。
千公高卧:中孚公之裔孙,原居江西吉安,后裔南迁时将其遗骨携带南来,安葬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龙窝山区(明代中页后划归永安,民国后称紫金县)。千七公之妻宋太夫人,则安葬于紫金县凤安镇营子碑。此乃现存的冯翊堂吉氏在江南最高辈份之墓葬。
茂公善咏:中孚公之裔孙吉茂,字符盛,居广东长乐县(五华),老族谱记载:“元盛公为人好礼义,善诗赋,享年八旬有三,奉诏授冠带。元盛公生八子:祖、佑、祯、祥、福、禄、礽、祺,子孙繁盛,人文蔚起。”
敬胜兴庠:吉敬胜,中孚公之裔孙,明代教育家(旧称学校为庠)祖籍长乐县,后移居江西。其祖父凤公是明代廪生,父亲大诜公曾任职福建南靖县教谕。敬胜公自幼受上辈严格教育,品行刚介,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在明朝万历32年(1604)获拔贡资格,任职海南文昌司训导。因绩效优良,以功升为山东莱芜教谕,再升韶州府教授。敬胜公传下四子二十余孙,分布于江西南康、上犹、崇义等地。
六士峥嵘:广东嘉应州长乐县龙窝镇彭坊乡(明代中页后划归永安,民国后称紫金县)吉体道,中孚公后裔,清监生。连同其本人,其六个儿子中的五个皆获得监生资格,因而有“龙窝六士”、“五子六监生”之名声流传乡里。
北流扶来:吉俊、吉盛兴父子在明洪武十二年(1379)从江西吉安府庐陵县迁居广东高州府茂名县隆六里,洪武三十年再迁广西北流县扶来,定居于白马镇、大仑镇,至今已传19世。
义公彰义:吉义,字彰,中孚公裔孙,明崇祯年间,从广东长乐迁广西宾阳,定居该县王灵镇三拱村,与胡氏结为异姓兄弟,与当地周姓结为世亲友好,至今已历14世、四百余年,情义长存不变。
仕明劲节:吉仕明,中孚公裔孙,明末参加抗清失败后隐居于广东永安县西南山区(后称为“吉田坑”),再后定居于下石枫树下,为枫树下吉氏开基始祖。原名“仕民”,清兵入关后立志“反清复明”,故改名为“仕明”,逝世后子孙为其立祠,祠内高悬“日月重光”大匾。日月相合为明,寄托其仕明、复明之志。仕明公与吴太夫人生七子传世。
该帖子被shifang_ji2在2010-11-14 18:33:51编辑过

作者:shifang_ji2 (2010/11/14 6:34:59)   回复此贴
  回复:最新修改补充的《中华吉氏歌》 第 8 楼

玉林贵港:吉浩(俊公弟)明朝初年从吉安府迁居广东永安下石龟坑,居数世再迁下石山竹沥及中山。其后裔吉开荣,及仕明公后裔云浩、绍锡、绍铣、绍扬等人,从永安下石再迁广西玉林、贵县、桂平、平南、兴业等县,木格、桥圩、沙子岭、通曹、班凤、古城、小江等是定居点。
吉氏四雄:广西吉氏有大批人参加太平天国造反,其中桂平县大凌村全村吉姓男女老少都参加了太平军。吉姓族人在太平天国中比较突出的,有宗王吉能胜、祝王吉文元、养王吉庆元、丞相吉志元,这就是“吉氏四雄,三王一相”。
同钧执法:吉同钧,号石笙,陕西韩城。清光绪十六年进士(2甲111名),历任奉天、四川主稿、秋审处坐办、审录司员外郎、郎中、刑部主事、修法总纂等,同时担任京师法律学堂、法政学堂和大理院讲习所的律学教授。凡修订法律、法官考试、推荐法学人才,均有他当钦差兼校官参与,因功加二品衔。他博览欧美各国法律,学贯中西,系著名法学法律大师,晚清修订法律的重要人物。
竹楼才智:吉逢孙(1869-1952),号竹楼,族名凤征,长乐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赴京考取拔贡。他鼓吹教育兴邦,兴办新学。他创办长乐师范传习所,为乡镇新学培养了大批教师。历任县劝学所长,县立中学校长,还首创县立女子小学。他以武训办学的精神,四出筹款,在紫金山下兴建新校舍。1905年夏,两广学务处丘逢甲来县视察,热情赞许。民国五年,吉竹楼主持召开全县运动会,1946年任五华县修志局长。至1948年完成县志17卷,编为十册,付印五册,其余解放后被毁。吉竹楼曾于1948年主修吉氏族谱。
鸿昌驱虏:吉鸿昌将军联合冯玉祥、方振武等发动内蒙张北抗日,收复塞外重镇多伦等地,威震蒙疆,举国振奋。
吉星文:1937年7月7日,29军团长吉星文率部在芦沟桥抗击日寇,血战29天,拉开了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1958年8月23日死于金门炮战,其遗体先葬于澎湖,后迁葬于台北县,入祀台湾忠烈祠,被蒋介石追封为二级上将。吉星文之子吉民森、吉民立定居台湾。吉民立是台湾著名跆拳教练,他与亲属于2007年7月出席北京芦沟桥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同年8月,吉民森、吉民立率亲属多人,到金门纪念823炮战49周年,祈祷海峡两岸和平。
吉人天相:意为吉人、好人自有天助。元代有诗云:“释怒思须报,天终相吉人”。《左传•宣公三年》曰:“姞,吉人也”。又《昭公四年》曰:“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天相,谓天助也。
(中华冯翊堂吉氏  华芳、世芳、家林,于2007年9月9日)

作者:shifang_ji2 (2010/11/14 6:35:40)   回复此贴
  回复:最新修改补充的《中华吉氏歌》 第 9 楼

昆公哲嗣、发迹三湘,
溆安诸邑....
我认为应是辰溆安邑。

作者:吉长青 (2010/11/14 15:27:53)   回复此贴
  回复:最新修改补充的《中华吉氏歌》 第 10 楼

“吉青荡敌,狼牙大棒;”吉青是历史小说《说岳全传》中的人物,他的历史原型是吉倩,这一点吉家林版主也已考证。但新版《百家姓》中对吉氏人物的叙述,也是用到了吉青,而没说是吉倩,为这事我曾跟新版《百家姓》的作者联系过,他解释说,吉青家喻户晓,而吉倩则无人知道,他说这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者:吉尔祥 (2010/11/14 16:39:0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9 每页5条 当前2/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2,601.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