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吉世芳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最新修改补充的《中华吉氏歌》 已阅:6259 / 回复:19(楼主)

中华吉氏歌
中华吉氏,源远流长,五千余年,赫赫扬扬。初始源头,有曰吉方,
汾水之西,黄河之旁。驯养骁骏,神马腾黄,以木造车,始自吉光。
万水朝宗,归绪炎黄,胙土命氏,姞姓发祥。密雍鄂燕,四姞齐翔,
密在甘南,雍聚陕疆,鄂迁湖北,燕处河阳。密须大鼓,声震天堂,
三女投江,宁死不降,康公殉国,灵台高葬。雍山雍水,吾祖开疆,
雍父作臼,美我稻粱,雍鬲雍鼎,永宝永藏。鄂侯谏纣,正义堂堂;
恨彼暴君,戕我忠良;哀尔殷商,因暴沦亡。伯鯈封燕,浚水泱泱,
姬姞联姻,奕世恒昌;后稷元妃,贤惠端庄,繁育周先,周姬兴旺;
蹶父孔武,传节八方;韩姞永好,感戴汾王;燕姞梦兰,天使添祥。
文武吉甫,为宪万邦,西逐严允,东戍洛阳,中华诗祖,雅颂千章。
伯奇放野,操赋履霜;父字为氏,孝道弘扬;开基冯翊,世代忠良。
秦行郡县,新政登场;姞复为吉,省略女旁。两汉魏晋,及至隋唐,
陕豫晋鄂,我族故乡,冯翊洛阳,吉家郡望,英贤辈出,祖德弥彰。
吉本卫汉,不畏强梁;吉朗尽忠,忠德为堂;吉挹尽德,勇战苻王;
鹿皮系梦,兆禄兆祥;孝童擂鼓,肃政登堂;大历十才,诗满帝乡,
中孚文采,神州共仰;香山九老,吉皎其行,齿德高劭,青史传扬。
该帖子被shifang_ji2在2010-11-14 6:28:05编辑过

作者:shifang_ji2 (2010/11/14 6:25:12)   回复此贴
  回复:最新修改补充的《中华吉氏歌》 第 1 楼

永嘉祸乱,五代残唐,辽宋金元,中原板荡。吉氏族人,星散八荒;
西口关东,烟尘扰攘;吉州洪洞,梦里乡邦;两迁鲁冀,六徙南方;
或奔苏皖,或入川湘;吴山越水,白下丹阳。吉氏宗亲,重振纲常,
传续文明,再写华章。观康昆仲,进士同榜,后辈继承,振业苏杭。
贤哲与忠,力佐康王;奠基南宋,厘订国章;首修族谱,世序端详;
吉氏大宗,千枝竞放,文有英才,武多良将。吉青荡敌,狼牙大棒;
仕兴利箭,怒射天狼。福门三杰,汾晋为堂;南渡江左,苏州云阳;
三分棠棣,裔振麟祥。和全忝军,力助天祥;抗元垂败,宋室消亡;
将军归隐,武夷山乡。冯翊郡侯,汾西吉祥,孟頫书碑,古今同赏。
复卿善贾,富甲一方,润州仗义,慷慨解囊。贵中四代,医德高尚,
种杏成林,种德为堂。大明洪武,骁骑二将,吉协吉劦,跃马盘江;
三战三捷,平定元梁;士能士恒,阿受吉祥;安滇镇缅,固我边防;
贡山和乐,滇黔欢唱。明威将军,卫戍河梁,裔发临清,瓜瓞绵长。
吉家苗裔,与国偕昌;明往清来,肯构肯堂。东南才俊,不亚前唐:
忠勤监察,御史吉昌;惟善攻书,裔发濮阳;吉澄勤政,巡按辽疆;
吉惠爱民,严惩豪强;廉明清正,太守吉棠,入祀乡贤,俎豆馨香;
兄携弟侄,三登金榜,翰林太史,黼黻文章;四库全书,梦熊擎纲,
入宴千叟,名倾将相。故国精英,崛起雍梁;冯翊家声,依旧高扬。
允迪雄才,强固边疆,屯田布政,政绩优良;长清长捷,后来居上,
翰林进士,敬职朝堂。宝公贤裔,创业浏阳,吉暨同根,棣萼芬芳。
昆公哲嗣,发迹三湘,辰溆安邑,远及川康。学孔居闽,莆邑龙骧,
裔迁琼海,黎汉呈祥;大升大文,诗怀浩荡,崖州文运,双璧辉煌。
中孚后裔,奋发图强;赣粤湘桂,骏马行行。吉安吉水,大历冠裳,
吉村吉屋,识我汉唐;茂公善咏,敬胜兴庠;八坤长乐,举世无双;
千公高卧,松竹仙乡,六士峥嵘,光耀彭坊;北流扶来,白马镗镗,
盛兴骏业,大仑大旺;义公彰义,乐业宾阳,胡吉同周,三拱情长;
仕明亮节,日月重光,吉田砺志,七子翱翔;东江西江,兰桂齐芳,
竹林枫树,并发祺祥;玉林贵港,兴业琳琅,木格通曹,班凤朝阳。
吉氏四雄,金田鼓浪,天京建国,三王一相。同钧执法,清廉明朗,
学贯中西,重订律章。竹楼才智,教育兴邦,南国武训,百姓赞扬。
辛亥风流,归于北洋,军阀混一,老蒋为王。列强环伺,日寇猖狂;
中华儿女,奋起救亡;鸿昌驱虏,威震蒙疆;星文抗敌,芦沟桥上;
大刀慷慨,举国昂扬。八年血战,鬼子投降;中华故国,名列四强;
洗雪国耻,屹立东方。山河再造,我族荣光;港澳回归,台澎路畅;
两岸四地,共赴康庄。亘古垂今,吉人天相;天佑辛勤,福附忠良;
殷忧振族,多难兴邦;吉氏薪传,开来继往;祖德同钦,祖训毋忘。
团结互助,爱族爱乡,修身齐家,为国争光;敦亲睦友,孝敬爹娘,
为善邻里,平和谦让;业精于勤,毁之于荒,好学上进,争作栋梁;
不沾赌毒,不涉黑黄;扶贫帮困,驱暴安良,见义勇为,当仁不让。
国以民兴,民慧国强。吉家吉业,和谐畅旺,千秋万载,地久天长!

冯翊堂吉氏  华芳、世芳、家林 于二零零七年九月九日再拜列祖列宗敬诵。


该帖子被shifang_ji2在2010-12-14 10:25:38编辑过

作者:shifang_ji2 (2010/11/14 6:29:49)   回复此贴
  回复:最新修改补充的《中华吉氏歌》 第 2 楼

《中华吉氏歌》注释

中华吉氏歌,乃中华吉氏之史诗,每一句歌词皆以真实的吉氏史实为依据。
吉方吉光:上古吉氏原始部落“吉方”,出土文物甲骨文记载为   。地在汾水之西、黄河之旁的吉州、吉县一带。该部落善养骏马,史籍称“屈产良乘”,又称“神兽腾黄”,《辞海》说是:屈地产良马。《山海经•海内经》则记载“吉光始以木为车”。
姞姓密须国:地在甘肃灵台县邵寨、独店乡以西,泾川黑河以南,陕西陇县、千阳以东,麟游西北的一部分,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奴隶制方国,在夏朝之前即存在该方国。到商代末期,因该国位置在周国之西,周扩张领土,就多次攻密,侵掠财物女子,其中有著名的密须大车,还有史称“号令天下”的密须大鼓。《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共王四年,共王又向姞康公勒索指定的三名美女,这个侮辱性的要求当然被康公拒绝,共王就发兵攻密。康公被杀。三女不屈投河而死,该地后来被称作“三女川”。康公被杀后密人收葬遗体于洞山,现仍有大冢存在。民国《灵台县志》载:“百里镇洞山古冢为密康公墓。”该大冢高10米,占地两亩余。这是正史记载的、姞姓族人在华夏大地上最古老的墓葬。该国有出土文物青铜鼎及甲骨。
姞姓雍国:起源于陕西凤翔县的雍山、雍水。《世本》云:“雍父作舂,黄帝臣也”。《玉篇》云:“雍父作臼”。这个“雍父”,发明臼、舂,增进了五谷的食用价值。1974年12月,在陕西扶风县北桥村的雍水之滨,出土《伯吉父鼎》、《伯吉父簋》。簋,读“轨”,盛食物用的圆形、圈足器物,盛行于商、周时代。《伯吉父鼎》有铭文云:“唯十又二月初吉,伯吉父作毅尊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该鼎现藏陕西周原博物馆。陕西扶风是上古时姞姓雍国所在地,早在1940年2月,在扶风县任家村的雍水之滨,就曾出土《善夫吉父鬲》6件。鬲,读“历”,古代鼎的一种,鼎足空心。此《善夫吉父鬲》铭文为:“善夫吉父作京姬尊鬲,其子子孙孙永宝用。”善夫即膳夫,西周陕西扶风吉氏族人,膳夫是其官职,为周王室掌管御厨的官。此“善夫吉父”,是国君吉伯之亲族,他娶了姬姓京国的女子为妻,所以就铸了“尊鬲”,表示庆贺和纪念,并留给“子子孙孙永宝用”。还有《善夫吉父缶霝》2件,其铭文15字为:“善夫吉父作缶霝,其子子孙孙永宝用”。还有“善夫吉父簠、鼎、盂”各1件。这些铜器铭文说明了,当时姞姓雍人也称为吉氏。
姞姓鄂国:故址在河南南阳市北,后迁山西,再后迁湖北。在商朝后期(距今约3200年),鄂国国君姞崇禹被尊为南伯侯,与西伯姬昌、九侯(又称鬼侯、隗侯)并列为“三公”。商纣王娶了九侯之女,但九侯之女性情端庄,反对做荒唐无耻的事情,纣王就杀害了九侯父女。南伯姞崇禹反对暴虐,同情九侯,便同纣王据理力争,触怒了纣王,也被纣王杀死,并腊成肉干(见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商纣荒唐无耻,不听忠言,残杀贤良,终于灭亡。姞姓鄂国迁入湖北后,该国国君启,有出土文物、青铜制水陆通行竹节简传世。该国在战国期间被楚国兼并。


作者:shifang_ji2 (2010/11/14 6:30:45)   回复此贴
  回复:最新修改补充的《中华吉氏歌》 第 3 楼

姞姓燕国:姞伯倏,是黄帝之后裔,所立之南燕国,地在河南延津县东北,浚水之西。此南燕国与姬召公后代的北燕国不同,北燕国姬姓,是姬召公最先的封地,其地在河北、辽东,原称郾国。姬召公得到此封地后,就交给儿子去管理,他自己却另外向周王要了一块叫“召”的封地。姞姓燕国是个小国,发祥地在浚水河畔。唐代著名古籍专家、学者孔颖达(574-648)解释说:“南燕国,姞姓,黄帝之后也。始祖为伯倏。小国无世家,不知其君号也。”
后稷元妃:姬姓始祖后稷(姬弃)的正妻(元妃),是姞姓的女子,她嫁给姬弃,养育了周的先人,使周姬兴旺发达起来。
燕姞梦兰,天使添祥:《左传•宣公三年》(公元前606)记载:郑穆之母燕姞,是姞姓燕国的女子,她梦见姞伯倏以天使身份赠给兰花,就生了个儿子,取名为“子兰”,成为后来的郑国国君郑穆公。“梦兰之喜”,就成了喜得贵子的吉祥话,一直流传至今。《左传•宣公三年》还记载: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听说姬、姞两姓联婚结为配偶,他们的子孙一定繁衍昌盛。姓姞的人,是吉祥的人。如今郑子兰是姞姓的外甥,如今上天要振作他,他一定会成为郑国的国君,他的后代必然也会繁衍昌盛的。
蹶父孔武:南燕国的姞蹶父,高大勇武,任周国之卿士,系周宣王的妹夫,负责向各诸侯国传达宣王的政令。(“蹶”读“gui贵”)事见《诗经•大雅•韩奕》。
韩姞永好,感戴汾王:《诗经•大雅•韩奕》记载,韩姞两姓按周宣王的指令联婚,姞蹶父隆重嫁女。此女是“汾王”(汾、坟,乃“大”之假借字)即宣王之外甥女,蹶父的女儿。韩姞,即嫁到韩家的姞姓女,相当于现代的称谓“韩姞氏”。
文武吉甫:尹吉甫,姞姓,兮氏,名甲,字吉甫,全称“兮甲吉甫”,或“兮甲吉父”。“尹”是官衔,并非姓。兮甲吉甫系吉氏大宗一世祖。湖北房陵人,享寿78岁,生于周厉王二十五年(元前853年),卒于周幽王七年(公元前775)。吉甫公在周宣王时任职为尹,即太师,文武双全,被赞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崧高》、《烝民》、《江汉》等诗篇,被专家学者认定是吉甫公所作。吉甫公既是《诗经》作品的收集者,又是《诗经》中多篇作品的创作者,其天人合一及赋、比、兴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巨大。因此,吉甫公被誉为“中华诗祖”。甫公受命讨平严允,并平定江汉、江淮地区。其遗物青铜器“兮甲盘”,宋代出土,盘上有铭文133字,记述吉甫公功绩。吉甫公祠庙在湖北房县青峰山。

作者:shifang_ji2 (2010/11/14 6:32:19)   回复此贴
  回复:最新修改补充的《中华吉氏歌》 第 4 楼

伯奇放野:吉瑄,字伯奇,冯翊吉氏始祖,吉氏大宗二世祖。伯奇是吉甫与其前妻仲氏所生的长子,他事后母姜氏至孝,却仍被谗放野于冯翊(今陕西渭南地区)。伯奇居冯翊后庄敬自强,孝行弥笃,作歌《履霜操》以明志,并尊其父吉甫公之字“吉”为氏,其后裔形成为冯翊吉氏;而后母姜氏所生子伯邽,讳球,则以其父吉甫公官职“尹”为氏,其后裔形成为新的尹氏。故吉氏、尹氏,是为同父异母兄弟也,对此,甫公在《诗经•小雅•都人士》篇中也道出了自家后人“谓之尹吉”的真实情况。到汉代,冯翊吉氏中出了很多名人,冯翊也因此成为吉氏的郡望。到唐代,吉氏在冯翊被列入“吉、郭、盖、雷、党”五大姓中。
吉本卫汉:吉本,又作吉平,系吉氏大宗36世祖,东汉太医令,忠于汉室,谋除汉贼曹操,被以所谓谋反罪杀害。
吉朗尽忠:吉朗系吉氏大宗41世祖,西晋冯翊莲勺人,晋愍帝时任御史丞。西晋灭亡时,自杀殉国。后人为纪念这位“为国尽忠、为民尽德”的先人,就以“忠德堂”作为宗祠堂号。
吉挹尽德:吉挹系吉氏大宗四十三世祖,字祖冲,吉朗之孙。东晋孝武帝初(373),前秦苻坚来攻,吉挹率兵抵抗,屡挫敌锋,后任魏兴太守,加轻车将军功拜员外散骑侍郎。苻坚再攻魏兴,吉挹率军民鏖战八个月,粮尽援绝城陷被俘,不降不言不食而死。
鹿皮系梦:南北朝梁朝之吉士瞻,系吉氏大宗48世祖,从小有志气,有一次他梦见积聚得十一张鹿皮,喜曰:“鹿者,禄也。”预兆能得到高官厚禄。后来他当上梁、秦二州刺史。他为官廉洁,并不因当了官而发横财。但“鹿皮系梦”的故事,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学士,对“鹿皮系梦”十分向往,有的人就把自己的头巾,染上梅花鹿皮那样的斑点,雅称为“鹿皮巾”、“名士帽”,风行起来。湖南部分吉氏族人以“梦鹿堂”为堂号。
孝童擂鼓:吉翂,字彦霄,系吉氏大宗50世祖,冯翊莲勺人,南朝梁武帝天监初年十五岁时,其父任职原乡令,被诬判了死罪,吉翂乃为父击鼓鸣冤,愿代父死,其父因此得以宽宥,故有“孝童挝鼓”之说。
肃政登堂:吉顼,系吉氏大宗59世祖,进士及第,周武则天时任右肃政中丞,进任天官侍郎、同凤阁銮台平章事,曾建议召还相王(李旦)、庐陵王(李显),被武则天所采纳;后因倡导立唐中宗(李显),到唐睿宗(李旦)初年(710)赠左御史大夫。
“孝童擂鼓,肃政登堂”、“鹿皮系梦,鸟革翚辉”,是吉氏宗祠通用的两副弘扬、纪念祖先功德的堂联。
大历十才:吉中孚(726-798),字子猷,别号亚泉山人。吉氏大宗62世祖。唐代宗大历年间,与卢纶、韩翊、耿湋、钱起、司马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等十人,号称大历十才子,名震长安,著有诗集一卷。原籍冯翊,后居楚州,再后迁鄱阳,妻张氏、姚氏。大历十年(775)拔萃科进士;建中元年(780)授万年(今陕西长安)尉,后任校书郎、司封郎中、知制诰等职;兴元元年(784)登宏辞科充翰林学士,同年六月任谏议大夫;贞元二年(786)任户部侍郎,判度支两税;贞元四年(788)任吏部侍郎,同年八月任中书舍人并退任。退任后归隐江西鄱阳,逝世后荐入乡贤,入祀于江南乡贤祠。

作者:shifang_ji2 (2010/11/14 6:32:56)   回复此贴
  回复:最新修改补充的《中华吉氏歌》 第 5 楼

香山九老:吉皎(758—约847),吉氏大宗64世祖,居冯翊郡大荔县,唐代才子。元和初年(806)授河南登封县令,元和十五年(820)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令,晚年以御尉卿之职退休后居洛阳香山,与白居易、胡杲、郑据等人集会宴游,结为“九老会”,史称“香山九老”。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九老在洛阳香山履道坊作“九老诗”、绘“九老图”。
白下:南京旧时之别称。
西口关东,烟尘扰攘,吉州洪洞,梦里乡邦:在宋元及明初,中原大乱,吉氏族人纷纷外迁,有的“走西口”,迁甘肃、西域,有的“闯关东”,其后代只依稀相传祖上从山西吉州洪洞大槐树迁来。如吉福玲(jfl19850125@163.com)就寻根称:我是甘肃张掖民乐的吉氏后人,我的父辈告诉我:“我们来自山西大槐树下”,家谱在文革中被烧毁了。
观康昆仲:吉观国、吉康国,澹州通利军(今河南卫辉)人,吉氏大宗76世。北宋绍圣元年(1094)兄弟俩同榜中进士,分别任翰林院侍读学士、集贤院校理。康国之孙与忠,北宋进士,迁居杭州,为杭州、常州吉氏始迁祖。与忠公任职谏议大夫,在负责编修国史之暇,首修吉氏族谱。
吉青荡敌,狼牙大棒:吉青,汤阴人,岳飞部下,抗金名将,善使狼牙大棒,曾生擒金军大将。
仕兴利箭,怒射天狼:吉仕兴,中孚公裔孙,在南宋抗金斗争中屡建军功,任职将军。其后裔现居广东龙窝等地。
和全:吉和全,南宋末年文天祥的部将。文天祥被俘虏就义,宋军抗元失败,和全公定居于福建建宁,其后裔发展到江西石城及浙江江山市坛石镇鳌头村等地,并编纂有《吉氏家谱》,辈份排行为“四休伯永福,德世尚天真,斯孟宗朝政,文奎耀紫宸,学登龙榜弟,名占凤持新,皇国时恩锡,观光万代春。”,现江西石城的吉林就是“学”字辈的,浙江江山市的吉建军是“登”字辈的。
冯翊郡侯,汾西吉祥:《追封吉祥碑》立于元至治二年(1322),系山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汾西县城东门外,青石质,通高3.30米。碑文记述了追封吉天英之父吉祥为“冯翊君侯”及吉祥生平与家族情况,由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撰文并书丹,用笔多为中锋,圆转遒劲,功力深厚,为元代书法艺术珍品。吉天英是汾西人,元皇庆六年(1312)任山西道宣慰司副使,后被追封为“吉公”。吉祥是吉天英之父,字瑞之。吉祥祖籍绛州金台,其高祖太父始迁至汾西。
复卿善贾:吉复卿(1288—1369),元代江苏金坛人,善经商,祖籍洛阳,系唐户部郎中兼礼二部侍郎吉温之后代,补缺授任润州金坛县尉,即在金坛安家。后经商致富,富甲一方,人称吉半州。到明洪武二年(1369)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一岁。生二子吉元礼、吉元信,子孙世代为金坛人。
骁骑二将:明洪武十四年,骁骑卫武节将军吉协、吉劦(读“烈”),随沐英平定云南,明军在盘江首战告捷,活捉元梁王(元朝封在云南的“梁王”)的大将达麻里,随后予以劝慰、释放。再战再捷,达麻里诚心降明。三战又捷,元梁王投滇池自杀。战后,沐英率众浚广滇池,兴屯田,振百业,团结当地各族人民。吉协驻屯滇南,吉劦则驻屯昭通地区镇雄县。从洪武14年起,至今已历625年。吉协、吉劦二公的后裔,绵延发展,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劦公之墓在镇雄县陈贝屯。

作者:shifang_ji2 (2010/11/14 6:33:33)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9 每页5条 当前1/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925.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